第351章《儒林外史》也没了</p>
江苏,赣榆县。</p>
才二十四岁的吴敬梓从县学中下值回家。</p>
“相公回来了!”妻子陶氏迅速迎了上来,为其收起身上披着的棉衣。</p>
“爹爹!”</p>
六岁的儿子吴也迎上来,甜甜的喊了一声。</p>
吴敬梓笑道:“儿,今日读书可曾偷懒啊?”</p>
吴虽年纪尚幼,却表现出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成熟,认真说道:“孩儿不曾偷懒,还请爹爹尽管考校!”</p>
吴敬梓说道:“考校便不必了,读书一事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吾儿须当谨记,便是才子也当时常精研学问,否则到老便是追悔也莫及。”</p>
吴说:“孩儿谨记爹爹教诲!”</p>
吴敬梓是赣榆县当地闻名的大才子兼县学教谕,其嗣父吴霖起生前为教谕,亦是以严苛不苟著称。</p>
轮到儿子吴,年纪轻轻便已青出于蓝,不仅天生神童,才六岁便于县里传出名气。</p>
真可谓一门三杰!</p>
父子俩聊了片刻,妻子陶氏过来提醒:“该用饭了,相公,儿!”</p>
一家人来到饭桌,在这日渐寒冷的冬季,尽显温馨。</p>
用过晚饭,又教导儿子半个时辰,这才来至卧房。</p>
吴敬梓躺在床上:“这一月可能都得晚些回来,若是时间太晚,便不用等我回来吃饭了。”</p>
陶氏说:“是县里又忙活起来了?”</p>
吴敬梓点点头:“是啊!县里已经重开了县学,并且还开设了新的历算科。明年二月新朝又将重开科举,现在整个县学里的公务都是繁忙的很。加之不少教谕去了山东,这活可就忙起来了。好在这活多了,这禄银也跟着多了。”</p>
陶氏说:“相公辛苦,切莫为了些许银子就累坏了身子。”</p>
吴敬梓笑道:“呵呵,不过是教书育人,你相公的身子可是硬朗的很。”</p>
笑罢,却又似想起了什么,不由叹息一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