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回阳夏
“嗒,嗒嗒搭,嗒嗒。”
听着马蹄踏地的节奏,靠在垫背上的陈洛脑袋小幅度地转着圈儿,手指有规律敲击着护栏,嘴里悠然地轻轻哼唱着代地的歌谣。
清风掀起帷裳,云下青山在窗外缓缓倒退,忽高忽低,又似拍向沙滩的海浪。
“倒是挺暖和的啊。”他侧过头去,喃喃一句,明晃晃的阳光有些刺眼。
自己与生活十数载的地方告别,如果说心境没有丝毫波动,那肯定是假得不能再假。
只是天气并不会顺应所有人的心情。
或许有人正逢喜事,却被大雨倾盆浇了头;或许有人恰在低谷,但眼前万里无云艳阳天。
这种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阿张,我们这到哪了?”陈洛高声问道,盖过外界杂音。
片刻后,驭者应声作答:“禀主君,我们已经出了代地,前面不远就快到邯郸城的地界。”
“我知晓了。”陈洛摸了摸下巴。
自己离开代城已经第九日,按照赶路的速度,确实也该到这片区域。
他上次来这儿,应该还是亡秦大战的时候,当年目光所及是两军对垒,耳畔响彻的乃战吼与兵戈碰撞,哪像现在这般安宁。
换成那个时候,陈洛可不敢像现在这样轻装简行。
这次他从代地离开,没有什么贵重物品需要携带。
马车上只装着刘乐给自己缝制的那些香囊,这些年的家书和信件,以及带着自己观察匈奴人的一些记录。
这些记录虽说在阳夏亦有备份,不过原稿同样重要,就没有选择直接焚毁。
因为单车离代城,陈洛身边只带了跟随多年的驭者张。
至于他这些年在代地招募的那些侍从,是在离开前全部发了一笔钱,将他们遣散回家。
当然,陈洛并不用担心路上会出现危险。
即使没有带任何护卫,但自己是跟在墨家商队里行动的。
作为常年在大汉南北行走的商队,他们什么风浪没有见过?
而且知道队伍中有陈洛的存在,这支墨家商队更是把安保级别拉到了最高。
他们从代地返回阳夏的行进路线,选择的走过次数最多,安全系数最高的一条。
行进过程中,道路前后都派人去往五里、十里、二十里这三个节点进行侦查,以确保没有匪盗。
每辆运送货物的马车侧面,都配备了一把弓弩。
需要夜宿野外,每个时间段都保证三分之一的人清醒。
而且商队行走到有墨家据点的大城市,还会补充护卫和马匹。
按照这个标准,纵使两百正规披甲士卒前来进行袭击,他们亦有自信护住陈洛全身而退。
墨家在大汉建立的二十多年里,发展的速度恐怕是先秦百家中最快的,尤其是别的学说内部或多或少会分成各种派系,他们则拧成了一股绳。
于是天下各家,又回想起了曾经被那抹黑色支配的恐惧。
只是现在墨家弟子很少与人争辩,哪怕曾经齐墨出身的那一批人,都不屑于此。
他们自己的事情都快忙不过来了。
作为一名墨家弟子,每个月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协助打造新式农具、配合研发新式工具、参与三到五次对百姓的宣讲……
甚至他们有时候还需要参加墨家商队,一次长途贩运就得花上三五个月。
人人都要干实事,谁还有多余的经历去辩经?
万一自己被认为闲的慌,下个月任务加重咋办。
陈洛简单估算过墨家弟子一年产生的收益,发现不会比自己阳夏近两万户的封地收上来的赋税要少。
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后来的那些地区性商帮。
墨家扎根阳夏,辐射全国,有些像徽商和晋商。
不过墨家内部的向心力,远远不是那些商帮能比的。
“这次回去还是得查一查。”陈洛没有过分乐观。
墨家在做大做强的同时,队伍内部的纯洁性肯定不如秦末以及大汉初年,趁着自己的影响力还在,争取将墨家内部可能出现的蛀虫先清扫一遍。
毕竟之后陈鲁如果接手墨家,他恐怕不会太过关注这个方面,以及没有自己的威望。
到时候墨家内部全盘崩坏,再想整改,便悔之晚矣。
要知道他们立足的根本在于百姓,如果不再身着黑衣,反倒穿起锦袍来。
那么这些人还能被称为墨家弟子吗?
陈洛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暂且将这个问题置于脑中,这事待到自己回了阳夏,经过调查,方才会有合适的处理方案。
紧接着,他开始盘点起自己在代地的得失。
担任代国国相这些年,无疑是自己政治能力提升最快的阶段。
他原来为政的起点比寻常人要高出许多,宏观大局上眼界放得宽,有见识和远谋,但在细节处理方面,离一流水准存在差距。
哪怕自己之前有意识到这点,却没有摸清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再加上有墨家弟子的助力,可以补足细节上的不足。
于是陈洛很少把精力放在那些琐事上面。
直到自己去到代地,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行走地方县城,见识了那些小吏如何利用规则漏洞,钻律法的空子,县衙内又有种种“潜规则”,哪怕县令亦要受制,而牢狱中又有太多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
底层的政治生态和朝堂上的博弈,天差地别,完全是两样东西。
自己在朝堂上与对手进行斗争,大多会遵循某些约定俗成的原则,讲究一个体面。
败者会主动离场,而胜者也不会赶尽杀绝。
毕竟大多数朝臣曾经都是一同反秦打天下的战友,真要论起来,指不定他们背后的大佬都是挚友,基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