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刘如意:我四弟居然还有这样一面?
大汉二十七年。
庚酉年,生肖属鸡。
离太祖高皇帝驾崩,恰好过去一纪。
离孝惠帝驾崩,亦已过去了两年七个月。
而这也是燕王刘恒进京为帝的第三个年头。
这一年里从年初开始,就有不少喜事,将前些年里笼罩在大汉天空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于是长安的朝臣感受到气象一新,自发上书,细数天子近年来的功绩,用华丽的文辞写成一篇赋文,进行赞颂,述说着刘恒的功绩与作为。
在他登基方才十个月的时候,河南郡出现蝗灾,大量百姓辛苦耕作半年,却只能望着颗粒无收的田地痛哭。
处理若稍有不慎,那么演变成饥荒,大量受灾的百姓要么饿死,要么流亡他乡。
刘恒决定将关中仓廪内的储备粮运送过去,并且派出信任的臣子全程监督,若有人敢将这批救济粮中饱私囊,不仅自己人头落地,他三代以内的亲族都得高声痛骂那人。
而刘恒问询工匠,得知修建露台需要百两黄金时,感慨出声:“修建这么一座露台,居然要花费十户普通人家全部的财产,实在是太过奢靡,先帝留下来的宫殿颇新,朕不该再新修建筑了。”
刘如意无奈叹了口气说:“国相我懂,我知道自己差四弟有些远。”
刘恒很懂其中的分寸。
这点就很耐人寻味了。
忽略颂文上整顿吏治、减轻赋税等杂事,时间来到大汉二十七年。
不过陈洛没有切实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刘如意那时听完讲解,当场目瞪口呆。
当然,渭水桥立威仅是刘恒的第一步动作。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刘恒的心计恐怕远远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想象。
四弟居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以前我觉得四弟沉默寡言,现在想来,难不成他是不想与傻子交流?
留在军中的这段时间里,刘恒主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范围地消除周勃的影响力。
刘恒入主长安前,就在渭水桥边给周勃来了一个下马威。
第一件喜事,窦皇后在三月份诞下刘恒嫡长子,取名为启。
刘如意最初感觉不解:太尉乃朝廷重臣,四弟尚未登上帝位,就这样得罪他,难道不怕出现意外吗?
看着四弟这三年来走过的痕迹,哪怕是意想不到的一些行为,都没有任何一步走错。
行文风格陡然一变。
因此三河地区的粮食丰收,完全填补上了大汉二十五年动用关中储备粮以及大汉二十六年发动战争所产生的粮食损耗。
当时陈洛听到这个想法,笑着说他只看到了第一层。
在代城内,陈洛诵读完这篇文章,接着侧过头去,望向刘如意。
刘如意揉揉下巴,端起杯子默默饮茶。
毕竟刘邦可不止打天下和治天下,北拒匈奴和南征南越同样是非常拿得出手的功绩。
毕竟周勃并非曹操和司马昭,甚至比起霍光,亦有本质上的差别。
刘恒得知消息后,当即宣布亲征。
甚至周勃都没有意识到这点。
刘恒同样如此。
这是他继位之后首次决定新修建筑,臣子们自然会选择支持。
这般操作,刘如意觉得自己能够轻松做到。
吕产和吕禄可谓是明升暗降。
刘如意听完陈洛的这段分析后,满头问号。
在刘恒刚刚继位的那段日子里,刘如意分外关注长安的情况,事事都想暗戳戳地比较一番。
反倒从后续的发展来看,他们卸任的职位由刘恒从燕地来带的亲信张武和宋昌接替。
直到七月初,刘恒才回到长安。
最终的结果是匈奴单于选择退让,送信请和,言明边境之事乃是右谷蠡王擅自做主,有伤两国情谊,已经对其降下责罚。
他现在愈发觉得国相当初真有先见之明。
燕地乃刘恒入主长安前的封国,现在虽然改设为郡,但地方上的官吏大多还是曾经刘恒手底下的那一批人。
还有细思恐极的一点,陈洛并未提出。
虽然他没有明确表示什么,不过意思已经很明显。
至于颂文中记载的第二件重要事情,乃是大汉二十六年二月,匈奴进犯燕地,刘恒率军亲征,历时五月而反。
但是刘恒在大汉二十六年,亲征匈奴,理由用的乃是关中无储备粮。
在入主长安后第三个月,吕产和吕禄就光荣升迁。
作为天子的刘恒以身示范,推崇简朴,乃是对国家,对百姓,都有莫大的好事啊。
他这样做,莫非喜爱是军旅生活吗?
自然不是。
但是匈奴这次进攻燕地,只是其中右谷蠡王部族的行为,并非像大汉六年那样,举国压上,在得知大汉的正规军到来后,他们在三月底就选择退走。
如果这是刘恒早就设计好的,借关中储备粮少,需要亲征安稳军心为由,继而扩大自己在大汉军队中的影响力
故而刘恒的打算,根本不是借他们对抗功臣派。
他俩原本为禁军统帅,掌握着京畿地区最精锐的一支部队,要知道吕氏家族和功臣派对抗的最大底气,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