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陈柏明明是忠臣(2 / 2)

尤其是那些读书人,更是愤怒无比,写着各种各样的文章来喝骂陈柏,来讽刺陈柏。

就连朝廷中的御史,也不断的弹劾陈柏,将陈柏塑造成邪恶无比且嚣张跋扈的军阀,请求崇祯将陈柏抓起来治罪。

但明朝末年的这些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嘴上功夫厉害,他们骂得很起劲,但没有几个敢跑到遵化正儿八经的去对付陈柏,也只是嘴上过过瘾。

一时间,整个京城闻陈柏而变色,陈柏的名声,比建奴还要臭。

张维贤见到此情此景,心情舒畅,他觉得,只要再这么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崇祯就会治陈柏的罪。

可是,张维贤一连等了好久,朝廷依旧没有什么行动。

别说治陈柏的罪了,就连一个问责的文书都没有,就仿佛崇祯压根不知道这事一样。

这让张维贤纳闷不已。

其实,崇祯早已经知道了陈柏在遵化城的所作所为。

但他并不觉得陈柏有什么造反的心思,没有任何忐忑与害怕,甚至认为陈柏压根没有造反的可能。

造反,除了要有实力之外,还要拉拢人心。

在崇祯看来,天下的根基是士绅,只有笼络士绅,稳定士绅,优待士绅,才能得到士绅的支持,才能赢得整个天下。

纵观历史,几乎每朝每代,都不得不与士绅或者其他利益集团相互联系,而陈柏,一上来就得罪的士绅,彻底失去了士绅的支持,这样的人,怎么造反

就算他有造反的心,又该怎么治理地方

没有士绅治理地方,他又凭什么造反

除此之外,崇祯甚至意识到,陈柏大概率是在自污。

崇祯以为,陈柏这次功劳太大,但他自己没有造反的想法,也没有二心,害怕朝廷胡思乱想,于是采用这种自污的手段来向朝廷,向崇祯表明自己的忠心。

这样的臣子,又怎么可能会造反

这样的臣子,最好多来一些,越多越好。

……

御书房中。

崇祯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徐光启,眉头微微皱着:“徐爱卿,你可是礼部尚书,而那陈柏不过是遵化分守参将,何必兴师动众,专程过去一趟!”

孙承宗回来后,去徐光启那里转了一圈,向徐光启说了陈柏种植红薯的事。

徐光启与朝廷中那些袖手空谈的文臣不同,他是一个实干家。

很早之前,他就推广红薯,只是朝廷上下压根不重视这些,所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

前不久,孙承宗从遵化回来,说陈柏大面积推广种植红薯,这让徐光启很感兴趣,所以打算着过去看看。

“陛下,番薯意义非凡,臣要亲自前往。”徐光启郑重其事。

“最近陈柏名声可不怎么好,你素有清名,对你,影响不大好吧。”崇祯接着道。

徐光启沉声道:“与朝廷社稷相比,臣之荣辱,算不上什么。”

崇祯大赞:“好,朕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