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结束后紧接着的就是冲刺期末考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分卷考物化生,下学期一开学就会变成合卷。
姜凝对合卷的速度还是有点担忧,因为她的计算速度在尖子生里不算快的那批,这都放在一起考她有可能做不完试卷。七月份得自己先练习几套合卷的卷子才是,姜凝想道。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当务之急是好好准备期末考试才是,这次考试依旧是全市统考。
姜凝延续了前段时间复习会考的状态,抓住一切碎片时间学习。
她特意制作了几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理科和文科到底是不一样,理科要以做题为主,记忆的内容不算太多。可再怎么样也不能随时随地做题吧,这也不方便,于是姜凝把所有要记忆的内容都整理了出来,打印剪贴到小本子上。
语文容易错的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整理出来不少,占大头的是文化常识。文化常识虽然说就3分,而且不时会考一些只要你是个国人,就一眼能够看出来的题目。
像是2015年全国一卷考的,“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这给看过古装剧的小学生做都能写出来。太子哪里有这么好当的。
可也不乏考的比较偏比较难的题目,例如2016年考的“有司可以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乍一眼看上去就没什么问题。需要平时有一定的积累,才能反应过来决策中枢是不能称为“有司”的。
3分对于顶尖的这批学生来说不可谓不重要,哪有想着考到积累到的就做考到不会的就乱蒙的,都是老老实实为了这3分做30分的准备。要想想,放在数学里要提高三分,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解析几何从9分到12分,导数从8分到11分,这可比做文学常识积累要难多了。
生物要记忆的地方也不少。生物老师常说,他之前带出来一个生物高考拿了满分的同学,可以把三本生物必修书加基因工程那本选修书给全部背出来,包括课后习题和下面的小字部分。你问他“一摩尔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多少千焦的能量”他都能立刻答上来。
姜凝目前还做不到这个程度,她平时里虽然也有常常翻看书本,但也只是把常考的考点给记熟了,大概能背出书本的百分之八十。
她准备努努力向那位师兄学习。
高考啊,分分必争。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自然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小放大,把重点熟练掌握了做对了,也能拿到85以上的分数。
可对于最顶层的那些尖子生不是那样。对于那剩下的15的分数,往往要付出远超于这个比例的努力。就像要拿满分数学导数题,就还得学会运用洛必达法则,学会各种模型技巧,一点懒都偷不得。
姜凝求的已经不是拿到大多数分数就够了。她要的是能够上清华的分数。
化学要记忆的知识点也不少,姜凝同样全部整理出来了。
生物化学这两科她现在整理的都只是这学期的知识点,之前那几本书准备期末考完暑假再整理出来,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嘛。而且现在这短短的二十来天,能够把这几本背熟也够了。
姜凝在这头学得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谢愈知在北京也不遑多让。
一群金牌选手汇聚在一起每天高强度训练,争取那仅有的四个名额,压力怎么可能不大。而且竞争关系过于明显,大家虽然吃饭睡觉上课都在一起,可关系也一般。
谢愈知本就不是一个多话的人,来到集训后更是除了基本沟通就不与人聊天了,埋头沉浸在信息学的世界里。他前几个月的钻研卓有成效,来到这里后他能感受到自己在一群人中也是排在前头的水平,但也不能保证一定就能被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