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苦朱赵二人久矣(1 / 2)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2767 字 1天前

看着眼前的票拟,陈锦昀陷入了沉思。</p>

内阁三位大学士,分别冠以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大学士之衔。</p>

陈锦昀是武英殿大学士,也就是世人所言之“次辅”。</p>

然而“首辅”“次辅”一字之差,其中区别可谓是天上地下,尤其在首辅赵玉山深受皇帝信任的情况下。</p>

他这个次辅,也就只是处理下朝廷庶务,在一些重大施政问题上,他的话语权小得可怜。</p>

当然,他毕竟是内阁大学士,话语权小也得看跟谁比,反正比六部主官强出许多。</p>

混到他这个位置上,看问题自然是非常透彻。</p>

他很清楚,这道奏疏表面是弹劾王培安,实际上是冲着朱景洪去的。</p>

他更清楚的是,这份奏疏虽是单人署名,但背后肯定聚集了一帮人,且已准备好各种花招发难。</p>

如果他把这件事压下,那些人肯定会对他发难,直接驳回同样也是这个结果。</p>

那些言官有多厉害,陈锦昀心里非常清楚。</p>

当然他怕的不是这些人,而是其背后的太子或睿王,亦或者两者都有。</p>

因为不喜朱景洪,所以在看到弹章后,陈锦昀没多想就写下了票拟。</p>

客观来说,无论是让刑部都察院去查证,还是让王培安停职待参,都符合处置此时事的惯例。</p>

但是陈锦昀格外谨慎,还是担心因此惹上麻烦,尤其是被下面裹挟着,被迫成为这件事的“领头人”。</p>

他也是从翰林院、御史言官、封疆大吏一路升上来的,下面人那些个把戏他再清楚不过。</p>

此刻重新审视这件事,便让他有将票拟撕掉的念头。</p>

可他想了想,又觉得这样不太妥,一则得罪太子睿王,二则也不合他本心。</p>

太子睿王谁继位,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但唯独不能是朱景洪。</p>

原因在于,朱景洪本人对赵玉山的支持,这一点陈锦昀早就知道。</p>

这里所谓的支持,不是说支持赵玉山做首辅,而是因为朱景洪支持清丈的政策。</p>

支持其实也无所谓,朱景洪上位最要命的地方在于,他是真有能力去推动这个事。</p>

他赵玉山家里那么多土地,他或许可以高风亮节,可他的同僚同乡、他的门生故旧、他的家人亲属……这些人可不愿意清丈,都指着他去对抗“苛政”。</p>

此事既然不能压,又不能明着支持,他就只能选择折中。</p>

收起票拟,将其折好藏入袖中,陈锦昀拿着奏本出了值房,来到了另一侧的值班房。</p>

里面是文渊阁大学士郑志清,也就是世人所谓的“三辅”。</p>

“郑兄,在忙何事?”</p>

三辅郑志情正在看奏报,阁老们除了通过票拟往下派任务,还得时刻监督下派的差事。</p>

有些事能迅速办完,有些事却要十天半个,乃至于更长时间才能见效,所以就需要有人压着。</p>

“唉……上个月的弹药,工部已完成生产,前些日子说几个作坊坏了,正在检修……”</p>

郑志清絮絮叨叨说着,他整个人看起来随和从容,甚至能看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意味。</p>

听郑志清说完,陈锦昀方上前去,坐在了客位椅子上,说道:“往后仗打起来了,事情只会更多!”</p>

眼下西北消息还没传回,他们不知已爆发大战,所以陈锦昀才会有此一说。</p>

“是啊……工部那一摊子事,确实繁杂琐碎!”</p>

“除此之外,今年河北闹了旱灾,真定府闹的贪墨一事,如今又扯出人来了……”</p>

眼见郑志清说个没完,陈锦昀没心思再耗下去,当即插话道:“郑兄,官员不法之事,古来皆有不足为奇,依律惩治即可……”</p>

把弹章放到一旁茶几上,陈锦昀理了理红色外袍,方说道:“倒是今日这件事,与众不同啊!”</p>

“是吗?”郑志清神色不变。</p>

“有人弹劾副都御使王培安!”</p>

说这话时,陈锦昀仔细观察着郑志清,想看看对方神色变化。</p>

虽然郑志清向来淡泊,但陈锦昀仍有理由怀疑,这位很可能提前知晓,乃至于是幕后推动者。</p>

郑志清神色惊愕,丝毫看不出破绽,便让陈锦昀暂时按下疑心。</p>

“竟有此事?”郑志清问道。</p>

重新拿起弹章,陈锦昀起身走向郑志清,后者也从书案后起身迎出。</p>

接过奏报之后,郑志清便打开来看,很快就了解了前因后果,包括这件事背后的东西。</p>

此时他皱眉苦思,想的却不是弹劾这件事,而是思索陈锦昀找过来的目的。</p>

走到刚才陈锦昀落座的位置,郑志清似“不经意”般把弹章放回茶几,而后来回踱步往返几次后,方说道:“陈阁老,此事蹊跷,您可得谨慎处置!”</p>

听出郑志清的言外之意,陈锦昀哪会轻易放过他,当即答道:“真是蹊跷,所以我拿不定主意……特来找你相商!”</p>

“这件事嘛……”</p>

沉吟一番后,郑志清答道:“倒也不难,说穿了就是弹劾官员不法!”</p>

“陈阁老在内阁多年,那些个风浪都闯过来了,还处置不了这些事!”</p>

“倒是我这摊子事,实在是费心费力,需要陈兄帮忙参详!”</p>

说到这里,郑志清刚好走到书案前,顺手就拿起一份奏报,上面是云南布政司请求调粮之事。</p>

哪知他还没开口,陈锦昀便接话道:“郑兄,那王培安兼着襄王府长史官,如今襄王领二十万精兵在外,其中牵扯甚大啊!”</p>

听到陈锦昀说这些,郑志清脸色很不好看,只因后者已经过界了。</p>

坐回书案后,郑志清拿起奏报看着,并慢慢悠悠问道:“所以……陈阁老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p>

理解郑志清的不爽,陈锦昀丝毫不恼,他知道自己“死缠烂打”的行为可恶。</p>

“西北之战,关乎朝廷安危,弹劾王培安也就罢了,还牵涉到王府选侍之父,此事重大……我以为,应当内阁公议!”</p>

“郑阁老……以为何如?”</p>

沉思一番,权衡利弊之后,郑志清恢复淡泊笑容,说道:“陈兄所言……老成谋国啊!”</p>

陈锦昀也跟着笑了,二人端起茶杯,一起品起了香茶。</p>

既是内阁公议,那就得把首辅赵玉山请来,这位今日休假在府上。</p>

把赵玉山拉进来,造成内阁公议这一事实,等于是把事情闹大了。</p>

陈锦昀一个人这么做,担的责任就太大了,所以他要拉着郑志清一起。</p>

而若是他俩决定公议,那就谁都不必担责任,毕竟这件事确实干系太大。</p>

半个时辰后,赵玉山来到内阁,也看了兵科给事中翟勇先的奏章。</p>

赵玉山也是老江湖,自然明白眼前这两人,叫自己来的打算。</p>

他是个做实事的人,相比于陈郑二人,便要有担当一些。</p>

所以他在看了之后,先扫了陈郑二人一眼,然后便提笔写了起来:“此案拟转甘肃按察司查明!”</p>

抬起笔,赵玉山说道:“二位……签字吧!”</p>

陈郑本是想让赵玉山犯难,被逼着签下严查的票拟,然后令他得罪皇帝和朱景洪。</p>

眼见赵玉山如此干脆拟票,陈郑二人反倒愣住了,紧接着这二人连忙上前,要看看阁票上写的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