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趁着伍千里的收了手上的力道,他转身撒腿就跑。
“爹,娘!”伍万里一路奔跑着,一边大喊着爹妈。
一直来到了家里,一艘渔船上,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爹,娘,我哥,我哥回来了!”伍万里兴奋地道。
而伍千里手里捧着哥哥的骨灰坛,跟了上来。
老人们站在船头,望着。
伍千里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可是当看到伍千里手里捧着的骨灰坛的时候,老母亲手上的洗衣盆顿时就落了下去。
整个人也失魂落魄地连站都站不住!
去的时候,是两个人,可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下一个人和一个骨灰坛!
伍千里走进家门,首先就是给父母跪下磕头。
他的头重重地磕在了船板上,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滑落。
“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
那一刻,影院内的许多观众都破防了。
父母盼子归,可是同样的最害怕见到的就是这种场面。
母亲颤抖着抱起了大儿子的骨灰坛,那是她的儿子啊!
“老大,吃......”她不忘记给老大夹菜,就仿佛他还如当初一般,还在。
只是她的颤抖的手和眼角的泪,却告诉所有人,她的心里的悲痛。
家里的其他人包括伍千里,伍万里,伍爸,都在那一刹那顿住了。
“老二,你也吃!”
母亲又给伍千里夹了一筷子菜。
“你在队伍里,给人家弄啥?”老父亲问道。
“当连长!”
“管多少人?”
“一百五十多号人!”
老爹:“哎呦那是大官啊”
说着,他端起了酒杯!
这其实就是很真实的父子相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看到这一幕,却反而心里沉甸甸的。
孩子离家多年、多年音书断绝,父子相知甚少。
朴素的乡下人对外界认知有限,只能通过“管多少人”来判断“是大官”。
“我听下河摊的陈跛子说,政府给咱们分了两亩三分七的地。”伍千里又问道。
提起这个,老父亲老母亲的脸上都多出来的一抹笑容。
“47年我们打蒙阴,看见一出院子硬山搁檩的,有两进院子、“檐下可以住五窝燕子”。咱们家世世代代,在水上漂着,等把那房子盖起来,看着十里八乡咋看咱家!”
这一串计量单位,让观众听着都是一愣一愣的,可以说完全没概念。
毕竟我们现在说房子都是几室几厅多少平米,“檐下可以住五窝院子”具体是多大?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满头包,完全懵圈!
但这个“不清楚”反而是对的,反而有了很具体的年代感。
但是不知道“檐下可以住五窝燕子”具体等于几室几厅也没关系,不影响观众去理解那是伍千里口中的美好生活;特别是最后那句“等把那房子盖起来,看这十里八乡咋看咱家!”
让人瞬间秒懂。
伍千里无愧于民族、却隐隐忧心有负高堂,是啊,他不止不能在二老面前尽孝,而且和哥哥一起出去,结果却只有他一个人回来。
伍千里把津贴尽数交给母亲,“咱们明年二月二开工,立冬就能完活,等我再回来,给老三,好好说个媳妇!”
然而母亲的关注点却从来都不是在房子,或者给老三说个媳妇等等伍千里描绘的憧憬的来年的美好生活,而是注意到了他说的:“等我再回来!”
“你还要走啊?”
“还要打仗?”
母亲更咽着看着伍千里。
她只是个乡下女人,她不懂那么多,可是她却知道,打仗会死人,她已经失去了大儿子,她真的,真的不想再失去另外一个儿子。
这是最质朴的母亲的最真挚的情感。
父母从来都不盼着儿子有多大的成就,他们只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啊!
“妈,这仗都打完了,哪还有仗打?没仗打了!”伍千里连忙说道。
然而,谁都知道,这句话只是安慰母亲的。
当天晚上,月亮很圆,伍万里熊孩子心性,想要看哥哥的枪,伍千里告诉伍万里不要把枪对着人。
结果,外面却传来了军队急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
伍千里刚回来,又要离开了。
他回到船上的时候,看到了父母,母亲捂着心口含着泪无声地啜泣着,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又要去打仗了,当兵的怎么可能不打仗啊。
这一家人美好如斯的宁静生活愿望,和“二月二动工盖房子”的美梦霎时间被打破。
“立春就回来!”伍千里和父母告别。
“回来给你们盖房子!”伍千里又说。
说完,他笑着看了最后一眼,毅然转身离去。
伍万里跳了下来,追了上去。
“哥,我要跟你打仗去!”
伍千里转过头来,看着弟弟。
“大哥说,我们俩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
他把弟弟的脸捏成了包子脸说:“包子,等我回来!”
这个时候的伍万里,根本不明白打仗的意义是什么。
他只看到了哥哥回来的时候的威风,英雄气概,可是却根本不懂,哥哥是为了什么而打仗,不懂大哥是为了什么而牺牲。
因为这个家,因为无数个这样的家啊!
伍千里笔直挺拔地站在船头,看着渐渐远去的家,看着渐渐模糊的父母和弟弟的身影,他走了,他要奔赴战场,去为这个小家,也为无数个这样的小家组成的大家,打出一个和平盛世来!
其实他又何尝不想解甲归田,何尝不想回家,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朴素的,回家种地娶媳妇,孝敬父母的梦想。
可是当战争来临,他只是千千万万名伟大的人民志愿军战士之中的一员,为了国家,为了亲人,哪怕归途无期,哪怕那是一条看不到结局的远征之路,可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
因为保卫了国,才会有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