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徐光启,拜见皇上!”
“平身,给徐爱卿赐座!”
很显然,不管是徐光启,还是陪同进来的太监,都很意外,没想到他们心目中的九五之尊会这么客气,被贾亦韬的热情举动弄得愣了一下,前者转瞬就反应了过来,再施一礼:“微臣拜谢皇上!”
片刻之后,两人分君臣落座,那个太监也已经离去,就在徐光启快被贾亦韬盯得发毛之时,后者终于开口了。
“徐光启,可知朕为何将你召回京城,官复原职?”
“微臣不知”
徐光启明显再次失神了一下,回答了一句之后,不禁暗想,这还用问吗?皇上你之所以大规模的重新启用一些官员,为得无非就是制衡魏党余孽吗?我徐光启当然也不会例外。
融合了崇祯记忆的贾亦韬,虽然不知道徐光启的心中所想,但也知道朱由检大规模重新启用那些官员的意图,那就是制衡魏党,使得两党实力相当,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只有如此,崇祯才能做到左右逢源,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下,更好的驾驭百官,巩固自己的皇权。
“徐光启,据朕所知,你精于数学、天文、水利、历法、火器研发等等,尤其是农学,更是卓有成就,对于西北的连年大旱,你怎么看?如何才能更好的抗旱救灾,救济灾民?”
贾亦韬的突然转移话题,再次询问,再次出乎徐光启的以外,没想到皇帝会对自己这了解,但却高兴不起来,反而使得他心里生出莫名的忐忑之感,即便是紧张不已,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问题,不敢有过多的迟疑。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要想更好的抗旱救灾,安抚灾民,就不能使用传统上意义上的赈灾方法,不能一有大旱,就单纯的派发粮食,而是应该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问题。尤其是陕西连年大旱,一味地只是运送赈灾粮,将会拖垮朝廷,而且,收效甚微”
“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贾亦韬来了兴致,适时地问了一句。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要想降低陕西天灾的影响,达到真正救灾的目的,要想一劳永逸,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兴修水利,而是改良农作物,让百姓多种植一些抗旱性作物,比如番薯、玉米、棉花、南瓜。”
“尤其是番薯,种植起来非常容易,只需要提供一些秧苗,待其长出一定长度的藤蔓,剪裁番薯的部分藤蔓,截成一段一段,插入土壤之中,就能成活,进而大面积的种植,短期之内,可以生产更多的口粮。最为关键的是,番薯极为耐旱,只需在幼苗期和插秧的时候浇灌,就能成活,还能与适量的玉米、南瓜进行套种。”
“而且,连年旱灾之后,有许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如将其中的一些青壮年组织起来,兴修水利,挖河造渠,挖水井,在提供吃食的同时,再予以些许的酬劳。”
“如此一来,就能达到一举两得效果,既赈济了百姓,又能缓解陕西百姓的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