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情感之迷四(2 / 2)

小胡这个信仰被摧毁后,他急切地要找一个新的信仰,来填补自己的内心。这种情感,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决绝,所以,他听的音乐很是贴切:神圣的战争。

战争是要有必死的决心,神圣,是赋予死亡以意义。给死亡以意义的活动,最常见的,是宗教。

历史上,很多人出家,都是因为感情受到巨大挫折后的行为。但这种病急乱投医的行为,究竟有多少合理性,还值得警惕。是不是,无情入佛门,更容易成就呢?

我问到:“咱们回到大问题,感情如此干扰理智,是不是应该尽量减小它的影响呢?”

“你凭什么那么大胆?敢于否定感情的积极意义?”庄老师此时说话虽然声音不高,也没拍桌子,但明显看出,他是相当严肃的。

“人类的理智,才发展多少年?以历史检验论来看,最漫长的进化史,感情才是起主要作用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基本感情,不要说人类社会不会存在紧密连接,就是人类的生存,都要打上问号,怎么可以随便否定呢?”

这我就奇怪了,跟小胡对视了一下,他也在摇头,表示不太理解。一个以逻辑理性为生的哲学老师,居然大力鼓吹感情的作用,搞得像个艺术家。

但是,他说得是有道理的,毕竟,按时间长度来说,情感远远超过理智。并且在我们意识的判断和日常倾向中,大多决策,是在情感的影响下做出的。

就是一般人的理智,也极受情感的影响。比如,我们很多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愿意,这个词就有明显的情感特点。

不要说人类进化过程中,长期积累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形成了我们固定的情感反应。就是在社会团结与交往中,情感也是最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在这里,我看出,王班长家庭匹配论的弱点,就是没有重视情感的重要作用。男女走在一起,最开始的起因,大部分与情感有关。当夫妻走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一切看淡后,剩下的,也只是长期积累出来的亲人与恩人般的习惯性情感。

“虽然有时候,情感会干扰我们的理智判断,但理智的发展,明显是不成熟的。从这个词产生,也大概只有两三千年,古希腊到我们春秋战国时代到佛祖时代,不管是理性还是智慧,才正式从意识形态中独立出来,形成思维的框架。用不到百分之一时间积累出来的东西,否定超过百分之九十九时间积累的内容,本身就是过于自信的表现。”

万老师这一通说,虽然很有道理,但我不知道,他是如何从一个搞理性的哲学教授,转移到情感推崇者的地步上来的。难道,今天哲学的新潮流,是研究情感的价值吗?

“万老师,不冷静了啊。”小胡提醒到。

“心理学家说得对,我自己也被基本情感所激发,不太冷静。关键是受了刺激。今天,有一种风潮,就是否定文科生的价值,问题是,没有现代逻辑与哲学,科学就缺少了

起点。受到逻辑与哲学的滋养,又否定文科的价值,让我气愤。”

我说到:“也许你搞混了,哲学是哲学,与文科生这个概念不同。”

“错!”这次说话的居然是小胡。“我们也是受害者。高中文理分科时,我与万老师都是学文科的。虽然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完全靠科学证伪的方法,虽然哲学的推导,靠严谨的科学逻辑,但人家不待见。人家以强大的物质力量,欺负我们,把我们当成伪科学,当成该抛弃的东西,这有了点能力,就瞧不起邻居,不应该。”

他们显然被情绪主导了,我倒冷静。因为我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学文科的,因为,我不承认我上过正规的大学,学过正规的专业。我没专业的人,不存在文理科之别。但是,把如此聪明理智的人气愤到这个程度,可见瞧不起文科生的风气,伤害了多少无辜的人。

“我本来是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但社会上的学术流言,反倒把我推向了艺术家,推向了研究情感的方向。结果一研究,才发现,情感这东西的作用太大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事情,都受情感的主宰,如此重要的事,居然被鄙视到如此程度,严重不合理。”

对啊,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觉的判断与冲动,都是情感主导的。比如我们吃什么、穿什么,我们喜欢哪里的风景,什么让我们觉得舒适与幸福,决定我们人生价值与质量的东西,大部分与情感有关,我们怎么可以忽视它呢?

就是我们三人,至少我与小胡,之所以学佛,情感都是第一驱动力。小胡的事不用细说,很明显。我也是在爱情亲情与欲望中挣扎不出来,才想到突破的。

宗教般的情感,最直接的体现是妍子。一个如此多情活跃的人,是什么,让她可以忽视家庭与爱情,忽视最喜欢的生活,沉醉到念佛那枯燥而平静的生活中呢?这是个巨大的秘密,我想搞清楚它。

“不仅对个人来说,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对社会,共同的情感,起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改变并将持续改变着历史,这已经被反复证明。就连中国当年抗战时,那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团结着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激励着数百万将士的牺牲,把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拉出来,大家就没有记忆了吗?”

我说到:“反倒是当时自以为理智的一些西学人士,有很多站在了汪精卫一边,是不是理智判断的能力,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呢?”

“可能吧,如果说到底,他们还是因为情感。汪精卫最开始,估计只是反感蒋介石,不择手段而已。日军来了,恐惧主导了他的判断,所以成了罪人。恐惧和反感虽然非常负面,但也属于情感。”

这个是新提法,有意思。有时候,自己一个人想好半天,得不出多少有意义的新思想。但与别人辩论和交谈中,往往能够产生许多火花。也许,有人把它叫思想碰撞的结果。这如同生物学里面的杂交,有时候,会结得出人意料的结果。

“其实理智是有边界的,而人脑的想象是没有边界的。这二者巨大的空隙,填满了情感。”万老师发挥得越来越厉害了。“如果从人生最基本的现状来说,用理智分析,最多就到死亡。这个结果,是很悲哀的。死亡过后,一切归零,那么,活着时,就只能及时寻乐吗?疯狂地及时行乐,给人只能留下更多的痛苦。所以,完成情感提升的最好入口,还是情感。”

小胡也在点头:“这大概是原因与结果的匹配吧。”

“也许吧。死亡既然不可避免,及时行乐又得不到好的结果,怎么办呢?内卷法的思维找不到出路,我们就扩大外延。扩充生命的意义,将它延长到死亡之后,赋予生命以意义,这就是价值观。赋予死亡以意义,这是宗教最擅长的。也许,你们学过科学史,对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很多负面印象,说它是扼杀科学的,说它是愚弄人民的。但没有看到它在情感上的积极性。”

“是给灵魂找个家吗?”我问到,毕竟这是传说中爱因斯坦的回答。

“不仅仅是,也是给生活延长价值。如果你面对死亡只有悲哀,那么活着时,就只有痛苦了吗?这比杞人忧天还要糟糕。毕竟天塌下来只是想象,而人必死是现实。我们给这必然的悲剧找到快乐的理由,找到生命的价值,就丰富了内涵,也扩充了外延。把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和事,神圣化,让他们永生,其实,这种宗教情感,激励着人们奉献和牺牲,是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的。”

我想起一些词语,比如什么气贯长虹,比如什么惊天地泣鬼神,这是扩大作用的情感激励。比如什么烈火中永生,比如什么永恒永生等词汇,延长了生命的时间。

这些信念总是激发着人类的感情,让整个社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孔孟之道,讲仁。他们是早期理智的发明人,中华文明最早的思想家。但是他们对人仁的解释,其实是从感情出发的:人皆有不忍之心。

所以影响感情的东西,比如诗歌,比如音乐,孔子非常重视了。重视人的感情,还反映在他的社会设计架构之中,比如先有亲近家人,再有忠于国家。

孟子是最为雄辩的智者,他劝说国王施行仁政时,也是从感情入手的。这些例子,已经充斥于国学经典,不需要举例说明。太多了,影响感情到影响社会到影响整个国家与民族。

我产生了一个大问题:“佛教中,把我们人,归类为有情众生,难道,感情的因素,在佛教里面,也占有很高的地位吗?”

“当然,你留意到没有,菩萨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万老师本来是在问我,但抢先回答的,却是小胡。

“慈悲,也是一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