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最后的一击(2 / 2)

“我的亲妹子呢,公婆要怪我呢,你帮我狡辩呢;你哥要吼我呢,你给我撑腰呢。你带我择菜呢,你带我下田。”

“哎呀妹子啊,你嫁人我心痛呢,我们女人由不得呢,死拉我的手舍不得放呢,我没办法哟,胳膊拎不过大腿呢。”

“哎呀妹子啊,不是哥嫂狠心啊,哥嫂这生也后悔啊;后来你了了庄娃,你说你也认命了啊。”

“哎呀妹子啊,上天欺负穷苦人啊,不叫好人过生活啊;晓得你是没路了啊,丢掉娃儿是没法了啊。”

“哎呀妹子啊,爹娘打你我心痛呢,心痛也没办法呢;新伤旧伤一起来,只有我听你哭呢。”

“哎呀妹子啊,命苦自己要承认,莫怪天来莫怪人;幸亏庄娃有良心,过了几年富贵命。”

“哎呀妹子啊,黄泉路上回老家,记得爹娘记得坟;你前脚帮我说好话,我后脚过来见先人。”

她的哭诉,是唱哭,妍子在云南也见过。但真实的情感,苦难的人生,在这史诗般的艺术面前,表达出某种神圣。

生死如此迅速,是谁在主宰命运?

妍子在舅妈的哭诉中,默默地流泪,静静地听。这是一个农村女人的一生,这是最亲的人的一生。这是刚刚还在一起说笑的,互相亲密的人,苦难的一生。

普通人的一生,是没有立德立言立功等所谓的事业,但普通人的一生,都是情感的传奇,充满了神圣。

我妈推走了,我和妍子都不敢面对。等我妈出来的时候,就剩下一盒骨灰了。

当我们与舅舅、王叔商量,我妈的安葬事宜的时候。妍子只提了一个要求:“我要抓一把骨灰,葬在我家花园的树下,那棵树是妈最喜欢的,我们好在那里说说话。”

这要求得到了满足,即使让我妈就葬在温州,我想大家也不会反对,因为我这个儿子的意见是最重要的。

但我还是同意舅舅的意见,让我妈的骨灰葬在外公外婆身边,毕竟,她魂归故里,才算入土为安。

“哥,我听你劝,不回四川了。”她本来要求,她也要回四川,我们集体劝她不要回去,身体不允许。

我说到:“万一你身体出问题了,我妈有灵,会高兴?”

“哥,要立碑吗?”

“要,以我们俩人的名义。爸的碑也要立,估计我要回去忙一段时间,你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我们每天联系。”

“哥,车已经给你联系好了,方便些。记住,李二嫂的烧腊,给爸、妈墓上,多买些。哥,路上注意安全,不要牵挂我,走一走歇一歇,不要疲劳开车。哥,回老家,给表叔表婶的礼物我都买好了,在车上。哥,遇事不要着急,慢慢来,总会有转机。哥,如果想我了,我给你手机里发了些照片,包括家里的所有人,你有时间看一看。哥,我想抱你。”

长长的拥抱,长长的吻。我们都流泪了,仿佛生离死别一般。

还是上次那辆房车,舅舅舅妈还在,只是我妈换成了王叔,留下了一罐骨灰。

离开时,他们在向我招手,我看见,岳父岳母与妍子,三人,紧紧抱在一起。

走走停停,到四川,到外公外婆老宅,各种农村的仪式,也找了阴阳,这都是找给别人看的。我也懂风水,但我更知道,让我母亲陪伴她的父母,是唯一的地点。

碑也立了,三七也烧了,我每天给妍子至少两个电话,一个是晚上睡觉前,一个是早上她起来后。

我后来,又花了时间,把我父亲的坟墓重新修了一遍,也立了碑。

父母各自的立碑人,都是以我和妍子的名义。我把两块已经立好的碑,拍了照片,发给了妍子。

站在母亲的墓前,我在想,家乡,从我离开的那一天起,它就成为了家乡。当父母没有了,家不在了,家乡,从此就成了故乡。

在父亲的墓前,我在想,原来我对家还有奢望,还有根,但从此以后,这条根,就只有我自己了。

想到这里,我跟妍子打了个电话:“妍子,我想到成都一趟,那两个孩子,我们资助的,我想去看看。”

我想给今后寻条根,当然也是为了弥补妍子心灵。

“哥,你要看就去看吧,但暂时不要考虑收养的事情。也别跟金姨谈这个事。”

她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这么爱孩子的一个人,不应该是这种反应啊。

回四川的整个过程,大约经历了近一个月。在离别前的一天,我在外婆家,看着舅妈整理房间的东西,一边整理一边给我说,这是外公外婆的床,这是我妈睡过的地方,这个锅是什么时候买的,这套碗是她的嫁妆。她将这些多年没人用的老物件,一一清洗整理,床上的被褥蚊帐,都已经洗净,地上的每一点垃圾,都仔细清理。

“整那些干啥?明天就走了。”我舅舅有淡淡地飘出一句话,不像是责备,倒像是安慰。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屋子清理了,我安心。”

“你有啥不安心的,老表还在呢”这是舅舅说的,侧边的表叔和表婶仍然住在这里,有他们看,应该安心吧。

“人死如灯灭,人去家里空。谁知道呢?”

他俩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亲人离去后,家已经没有生机了。家人不在,家乡,只是一个念想。

“要不,我们老了,回来住吧?”舅舅说到。

“回不来了,住不了了。你看这瓦,你看这墙。儿女也不允许了,我们再也回不来了。”

听着两位的对话,我知道,他们也是在跟故乡告别。我想,在若干年后,这个屋子或许已经破败,它破败的时候,没人记得,这里曾经装着一个大家庭,这里曾盛满欢乐,曾经历一次又一次悲伤。

晚餐是在表叔家吃的。与前两年相比,表叔的背更勾了,表婶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他们在喝酒的时候,故意说些高兴的话,故意摆谈儿时那些欢乐的趣事,故意玩笑着,仿佛他们像几十年前的少年,跳跃在山路、打闹在田埂。

他们没说离别的话啊,他们没有假意的祝福。他们不谈明天的去向,他们只是在回忆这片田野的故事,他们只是在回忆那些陪伴他们青春的人。

“大湾的田都荒了,没人种,那是长五家的地呢,当年你跟他打过架的。”表叔喝了一口酒说到。

“我先抓到的号,被他夺去了,我不依,就跟他打,是你改的跤。这好的田,长五也是拿命给我拼呢。”

“长五也死了,他拼命拿的田也长草了,他子女没见回来过了。哪个还记得打架的事呢?”

舅舅说到:“长五打不过我啊,但他就是拼命,我也是心软,晓得他死了老婆,有两个孩子要养呢。”

“他两个孩子不晓得在哪里打工去了,没见回来了。每年清明,我都要割长五坟上的草呢。老坟山上那些没人回来祭拜的坟,每年我都要点香烧纸呢。他们子女不看他们,还有我这个老兄弟呢。”

表婶和舅妈都在抹眼泪,她们吃饭时紧紧挨在一起,仿佛生怕有一丝的分离。舅舅舅妈要在老屋睡觉,我就回到车上去了。在离开院子的那一刻,我想,我什么时候再回来呢?回来时,表叔表婶还在吗?如果他们也去了,没人故人的故乡,连故乡都算不上了。

过河的时候,我特地回头看了看,那条狗呢?

那条黄狗呢?我小时候,我跟我妈来的时候,有条黄狗就蹲在河边,亲热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它早就没了,我妈埋葬在这里,我妈也没了。

老黄狗的后代小黄狗,你也曾吼过我的。但当表叔出来的时候,你就不吼了,你晓得我是故乡的人。你晓得的,你的母亲认识我的母亲,你和我就是熟人了。你迎接我和妍子的啊,妍子来时,你热闹地摇着尾巴,跟她套近乎,你那时,是不是也以为,妍子会成为这院子里的人?

我过河了,狗还没有来,你不送我了吗?甚至,你也逃离了这个地方?没有你,这个院子是死寂的啊,没有你,谁来迎送客人。

你是伤心地走了吧?这个村子已经没有客人再来了,不需要你的迎送了。但你该守着两位老人吧,他们给你吃给你喝。如果你也走了,是不是去找其它同类了吗?毕竟在这里,没有同类来过了。

你要寻找你的爱情吗?你要寻找你的伙伴吗?你知不知道城里有多危险,你知不知道,那些宠物狗根本就不配叫做畜生。

你是一只土狗啊,你是属于泥土的啊,你本该就在农村。但是你不认命,你要跑出去闯荡,身边也没个帮助你的人。

狗都受不了的寂寞,这渐渐死寂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