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封赏(2 / 2)

据记载,汉室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鉨,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嵩、鉨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

东汉三台之一的谒者台的监营谒者正是掌奉旨外出监督常备营兵的谒者,也就是所谓的监军,可以说说后来太监监军的原型。

监军大致分为常设监军和临时差遣监军两种类型,常设监军主要包括护军、部郡国从事、监黎阳营谒者、北军中候、使匈奴中郎将等,临时差遣监军有监军使者与将军两种身份。其中尤以监军使者的地位突出,监军使者主要有四种:大夫、御史、谒者和中郎将,后三者监军为东汉监军制度的主要形式。此时,不但中央直辖军主力、地方州郡兵、营兵和军屯兵均设有监军,且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军也概莫能外,置使匈奴中郎将监护其众。

东汉监军制度从光武帝时的确立到殇帝时的转折,最后到灵帝中平时的瓦解,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监军使者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关系密切。第二阶段监督对象由第一阶段的主监将领转变为主督州郡,原因是安帝即位后各地起义不断,且范围扩大,州郡常募兵镇压,军事力量增加,特别是州刺史兵权的扩张,加之所募之兵时有反叛,朝廷不得不加以防范,从而使监督对象发生转变。第三阶段监军制度在中央直辖军窳败、家兵兴起的军事背景和黄巾起义爆发的大浪潮下崩溃,

不过,到了今天这个时期。黄巾义军,地方豪强以及中央三者之间反而进入了不稳定的平衡阶段,虽然不稳定,甚至可能随时爆发,但是反过来说却又是三足鼎立,可能慢慢会消弥其中的不稳定因素,慢慢形成新的格局。

既然如此,那就大家一起分享,相互制衡。

监营谒者也就作为辅助,安排各路将校去地方担任营兵统帅,和地方豪强的私兵(太守郡县兵马),各路义军的兵马相互制衡。

当然,这个军制主要是针对义军存在的州郡。

这个时候能够称得上各路将校的,基本上也都是在地方上有不小的根基的豪强,否则也不可能拉的出队伍来打仗。至于在中央爬上位出来打仗的也是如此,没有人脉基础怎么爬的上校尉级别?

而汉室的安排也很有技巧,你是这边出身的将校“军阀”,那就安排你到那边去做营兵校尉,在一个新的地方没有群众基础,难免就要和地方交涉。若是平常也就罢了,像刘表单骑入荆州,地方豪强也都勉强配合,换去利益。可是现在地方上州郡长官,义军,豪强相互对峙,把名下的人口给你做营兵,那我哪有力量保护自己不被其它人做掉?

所以到时候难免就是几方相互争斗相互妥协,而中央自己抽身事外,看看形式还能考虑支持这个打打那个,等到大家力量消耗差不多的时候再出来收拾残局。

不过,这却是彻彻底底的阳谋,送上门的肥肉哪怕是群狼环伺,那也要咬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