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鲍鸿军虽然不是把秦朝的军功制度拿出来继续用,却是用了唯才是举这种方法。<>
唯才是举那是比较好听的说法,针对的是军事、政治、谋略等方面的才能。而唯才是举的规则运用到‘武力’上面,可以转化成另外的说法,比如强者为尊,比如胜者为王。
对于异族来说,强者为尊这一套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漠豪侠出凉州”,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只弓箭,左右驰射。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凶悍,一方面感激董卓的“豪爽”,所以都归附他,
至于马超,一方面是刷‘马援’的声望,另一方面也是骁勇无敌,才有‘神威天将军’的称号,从者云集。
面对强者,自动就附庸上来,这就是他们强者为尊的本能。
当然,单纯的武力慑服,不给与相应的‘福利’是不够的。所以不单单是用强者去慑服他们,而是唯才是举,足够强悍的人必然会受到提拔,这样才是长久有效的办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利驾驭麾下,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而言已,最为有效的方法不外乎‘洗脑’。所谓‘塑造军魂’,‘忠君思想’,‘为民思想’等等不外如是。
古语有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又云: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又或曰: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所谓‘义’,终究概念太大,天下大义,或许要等到天下人人如龙,大家都是圣人、君子的时候,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而心之所向,则是较为实际的东西。
安居乐业乃是心向往之,谁要是想要破坏他,那必然是誓死守卫,虽九死其犹未悔。
就像刘虞死后,鲜卑不断的和公孙瓒作战,已经不是单纯的劫掠或是野性,不得不承认,‘义’这个概念已经在他们身上形成了。
当然,他这个‘义’是建立在刘虞给他们带来‘利’的基础上,为了维持这份安居乐业,感激给他们带来这一切的人。
相对来说,西凉铁骑之类主要是赋予其‘劫掠’的‘利’。羌胡附庸跟着董卓可以纵横天下,肆意劫掠攻下的城池。这种模式是难以长久的。
而相对来说,军功、勋爵、地位、安乐则要靠谱很多。没有天生野性难驯的人,一切不过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已。若是因此而认定是先天上的种族优劣,无疑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