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里,万历天子刚刚正在接见朝臣,原本那个时候他还是神色淡然。
但是等到那些朝臣退去之后,他却慢慢低下头,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
一位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天子,依然能牢牢地把控住朝堂的局势,说明这位万历绝非庸碌之辈,与之相反,他的城府心机却深沉得可怕。
这些朝臣今天一说出觐见的内容,万历天子就知道他们是因何而来。
据这些朝臣说,因为水月禅林被杀的三十余名举子绝大多数都是江南的学生,所以朝臣们都说这件凶杀案后面的事十分蹊跷,说不定是有人想要在科举这件事上做文章。
因此江南学子这次受创深重,在会试的时候因为人数不足,已经失去了公平之意。
所以他们奏请天子,想请皇帝答应三年之后的下一科会试时,多给江南学子四十个应试名额。
当时的万历天子不动声色,但是立刻就知道了里面另有内情,这帮人打得好算盘!那些朝臣非但想要利用这次江南学子被杀的案件,给江南多争取下一科的四十个名额,而且这名额里还多写出了几个,就是方便他们和天子讨价还价。
如果自己一口答应下来,甚至把增加名额的数量降到三十个,他们一样会乐不可支,因为这完全达到了他们这次过来觐见的目的。
但是万历却心里清清楚楚,这件事是万万做不得的!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心里,要防范的第一件事就是朝臣结党营私。
所谓的结党,就是他们因为共同的利益汇聚到一起。
当他们的力量强大之后,就可以和朝中的其他势力对抗,甚至是和天子抗衡!所以在地域上来讲,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利益更相符,也就更容易形成地域性的团体。
像皇朝初建时的洪武年间就是如此,有一次科举时,甚至一科取的五十二名进士,全都是江南学生!当时的洪武皇帝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有问题,因此太祖大为震怒,甚至因为这件事差点杀了当时的主副考官和状元。
在那之后,洪武皇帝也告诫自己的子孙,一定要小心类似的事件。
所以此后的各位天子在开科取士之际,对于各个地方考中进士的比例一直都是严格的控制。
到了宣德年间,这件事已经形成了定例。
天下考生从那时候开始,正式被分为“南北中”三卷。
也就是在会试时,把天下各省分成了三部分,每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录取进士。
这样就完全避免了科考时,会被某个地方的考生包揽了进士的名额,进而结党营私,控制整个朝堂的危险。
所以每到朝堂上,在学子名额这件事上产生争执时,毫无疑问这都是党争开始的前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万历天子当然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请求。
他不置可否地让朝臣退了出去,他们送上来的奏章也是留中不发,表面上看来这是天子在仔细考虑斟酌这个问题。
但是实际上万历的心里却清清楚楚,这帮人是在借着水月禅林的案子兴风作浪。
自己一方面不能上当,另一方面还要立刻把这件事压下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