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锦州告急(2 / 2)

屠夫凶猛 老道俯卧撑 1210 字 2023-08-06

可对于是否抵抗问题,南方政府姜委员长与张学良之间明显生分歧。

这二位把兄弟之间私底下的沟通外人无从得知,至少后世对此众说纷纭,事情真伪扑朔迷离。

大概在张学良心里的打算,只要南方政府一天不决定全面动员,实施全国抗战,则张学良不会单独与日军对抗。

张学良认为抵抗日军侵略是政府的事,是全国的事情,不应该由东北军一方承担。

事后的确证明这一点,张学良最终还是主动放弃了锦州。

归根结底,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与张学良军阀出身还是有相当大的渊源的。

张学良心中有没有一点爱国情操我们不知道,他毕竟是个年轻人,按理说不应该缺乏爱国激情。但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相当操蛋,整个东北拱手相让给了日本人。

严格地说,九一八事变起,他张学良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不抵抗政策膨胀了日本人的野心,否则,不会出现日军大举侵略中国的事情。

从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继任了东北保安司令,从其父张作霖手里继承的2o万东北军,这是张学良家的根本。

“东北易帜”之后的少帅更是意气奋,中原大战1o万东北军入关,即达到了杨威目的。

姜委员长此后极力拉拢张,义结金兰,委之重任,东北自不在话下,整个北方局势均受其影响。

2o万东北军的实力在此起到了无与伦比的效果,姜委员长知道,张学良也必然清楚其中的分量。

张学良认为九一八事变只是一个局部冲突,故不愿在此时因抵抗而给日军口实而使事件扩大。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害伯东北局势扩大呢?

因为,他自己认为如事件扩大了,中央政府尚没有做好抗日的全面准备,那么置身于对日前线的东北军将置于进退两难之地。

如果东北军抵抗,无疑将与日本一力相抗,孤军作战、我小敌强,东北军损失绝不会小。

张学良毕竟还是军阀,当时国民内部纷争不断,政府军队在江西等地大动干戈,这种形势下还谈不上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此时的姜委员长实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结果是,更加深了国内矛盾,更加深了军阀之间的分裂与对抗。

无论是老姜、张学良,还是其他军阀,都深谙军事实力之奥妙,故在当时的中国的实际情况下,都想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实力。

张学良认为,即便动全国抗战,对敌作战之时大概谁也不会全力以赴,这就是张学良不听老姜的命令,而最终主动从锦州及东北其他军事要地撤退的真正原因。

张学良认为如果是全国抗战,那他张学良所承担的压力会大大减轻。反之,单独面对日本军队的进攻,东北军会得不偿失,甚至不排除面临前后夹击的恶劣局面。

至于杀父之仇,呵呵,他张少帅顾不得了。

他深知日军力量的强大,知道东北军单独作战的后果,张学良的目的无非是想保住东北军的优势。

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些后果,大概他连想都没有想,别指望张学良有太高的觉悟。

更何况姜委员长正希望东北军被削弱,在老姜并未决心动员全国人力物力对日作战的情况下,张学良是不会抵抗的。

各自在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其实这就是国内的现状。

即便是自组织起来的奉天义勇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聚歼日军第二师团主力,张学良也没有为之动心,依然是按兵不动。

所以,南方政府的态度是避免战争,张学良看政府的脸色行事,既然老姜没有改变,那么,他张学良也不会改变。

封天在奉天奋勇抵抗,等待关内援军到来的愿望必然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