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趁着还没军训,周阳在燕大里面转了一圈。
说实话,燕大的风景确实是非常的美丽,就是比起那些开发的旅游景点来也不见得差多少。
不过,燕大毕竟是学校,而不是旅游景点,所以在景色上并不怎么出名。
燕大最有名的要数未名湖了。未名湖,是燕大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燕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未名湖再清朝的时候属于淑春园的一部分,被乾隆爷将该园赏赐给了和珅,因此大肆营建,一共建造楼台64座,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石舫三招颐和园的石舫修建的,很是奢侈。
20世纪20年代未名湖成为了燕京大学的一部分,消防请设计师亨利?墨菲规划校园布局,该湖由钱穆命名为未名湖。
从石狮守卫的燕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
而燕大以一塔湖图闻名。
那湖,自然就是那未名湖。
那塔,指的就是位于燕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
博雅塔的位置看似平常,但是却也是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推敲的选择,它高高的塔身,能让校园内时时出现它不同角度的美丽身影。塔本身可以说是点石成金之作。作为校园供水不可缺少的构筑物,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大煞风景,而这个水塔则利用制高地形,在风景区内用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对构筑物采取巧妙的建筑造型,化不利为有利,成为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杰作。如果顺螺旋梯向上还可直达塔顶,在那极目远望,燕京西山秀色便可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向下观又可见澄湖如镜,塔影毕现,随清波则能荡漾出无穷的诗意,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燕大莘莘学子学子的心中,难怪燕大人称这里的景观为“湖光塔影”。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燕大内外,从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永远耐人寻味。可以说,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湖和塔是有灵魂的,它们的灵魂是千千万万燕大人的灵魂,也是燕大的精魂。博雅塔吸纳了千千万万燕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燕大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湖是燕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博雅”二字,凝聚了燕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很多燕大人在他们充满真情的文字中常常这样写道:“校有博雅,塔有精魂”。这种精魂正是燕大的“博”和燕大的“雅”。
据说,燕大建博雅塔还有些小趣事呢,谁也没有想到当时要营建的博雅塔在后世会是那么的出名。
1924年7月,燕京大学(现在燕大的地盘曾是司亚特的燕京大学)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因为古塔在华夏古代多建于寺庙内,建于学校校园内是否合适还是一个问题。后来燕大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华夏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水塔里面是空的,只是上下两层有水。从今以后,燕京大学的任何一个建筑物都不能比博雅塔高,因为博雅塔是燕京大学的象征!
博雅塔成为了燕大的象征,这是当时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想到的。
著名70后诗人李陆就有一首诗是写燕大未名湖的,诗的名字就叫《燕大未名湖》。
我喜欢矗立在湖心岛上聆听你的波音
从不在意鲁斯亭没有留下我的笑脸
因为欣赏你的粼光
我曾幻想我变成了金鱼、睡莲和博雅塔
在你博大的u形臂弯里
我彻悟了我的无知和渺小
我喜欢徘徊在曲岸边欣赏你的俏影
从不在意石舫没有印上我的足迹
因为爱慕你的海洋
我曾梦见我化作了钟亭、临湖轩和花神庙
在你饱经风霜的历史里
我想起了乾隆和珅与清朝
林宇一边走着,一边看着远处的博雅塔。
一眼望去,博雅塔给林宇的感觉就一个字——高。
林宇看着这个华夏第一学府的精神和象征,既感到激动又有些感慨。
现在称为了这个学府的学生,周阳心里不由的有些感慨。
“博雅塔,未名湖……”周阳想起了那首李陆的诗歌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