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谢知青,不要带着情绪嘛……”
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谢瑾年和苏大海说了学校的情况,问他从什么地方能搞到麦秸,如果打听到了,这钱他出。
“麦秸可是稀缺货,我们给老屋倒一次垄,得攒好几年,没准还得借人家的,这个真不好弄。”
今天的谢瑾年对于苏忆安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谢瑾年,能自掏腰包修学校,不管能不能修得成,精神可嘉。
苏忆安清了清嗓子,“没有麦秸,可以用别的当替代品嘛。”
谢瑾年眼前一亮,“用什么当替代品”
“河里有臭蒲叶,有两个麦秸高,晒干以后可以当麦秸。还有土埂上的茅草,就是实用性比麦秸差点。”
“有法子就行,我明天去找支书,申请几个人工去割。”
第二天又是一个雨天,不能上工,苏家的女人们就聚在一起做鞋、纳鞋垫;男人们就借着雨天打毡子。
反正啊,农村人晴天有晴天的活,雨天有雨天的活,就不会有闲着的时候。
男人们喜欢抽烟,女人们喜欢八卦,说着说着,自然而然就说到苏忆红的婚事上了。
苏大娘先叹了一口气,“忆红这是什么命啊这里不行,那里不中,就没有顺顺利利的时候。”
苏忆红的眼圈都红了,看看和她同龄的人,不说小日子过的多好,至少顺顺利利地嫁了,也没听说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成春花正在上鞋,习惯性的往头发上一擦,大头针从这边到那边贯通了。
“要我说就是咱们不够硬,该几大件就几大件,他那两个嫂子敢歪歪嘴,我呸,大耳瓜子伺候着。嫌自己要的少,那怎么不在娘家多呆两年再嫁时候时候,当口当口,现如今不说一天一个样,至少年头和年尾不一样,更别说隔上个几年了。
我那会一大件也没有,就彩礼八十,我不也没让大兵他爷奶给补上吗”
苏大娘在心里小声逼逼:你可别吹牛皮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多讲理的人。当时彩礼谈好的是六十,离娶还有一天了,加码加价,非八十块不出门子,公公婆婆大晚上的跑亲戚家借钱。
这个三块那个两块,跑了一晚上,好歹借够了二十块,把真人娶回来了。
当时,成春花也是耍够了鳌景了,现在倒好,提上裤子成好人了。
苏大娘看着苏忆安,问道:“忆安,你和黎兴平比较熟,你说句实话,这个人咋样”
苏忆安笑的有些苦涩,“大娘,我自己过的一地鸡毛,我的意见您还想听吗”
苏忆红也说:“妈,你别难为忆安了,她是说好还是不好那家人我算是看透了,两个老的偏心,谁强谁有理,谁浑谁有理。两个嫂子哪一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光一个黎兴平好有什么用,当吃还是当穿男人在一个家里立不起来,媳妇注定要吃气。
我吃苦不怕,就是不想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