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官们何曾见过如此场景,都被刘禅的行为震慑得不敢说话。刘禅接着说道:“自即日起,我宋朝与金国不两立,金国若是不将皇后礼送回国,要么是金国亡,要么是我大宋亡。自今日起,有敢言投降议和者,诛;投降金国者,诛族;劝谏者,杀!朕在此立誓,不破金国,耻于坐此皇位。”
百官们都明白,刘禅这番话明显是要宋朝与金国不死不休的存在啊,可看着刘禅流血的手,谁敢出来劝谏呢。皇帝都这样了,再不识时务的劝谏,那岂不是找死嘛。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至少王伦不是。他觉得自己可以操作了,不就是皇后嘛,只要后方给力,自己出使,肯定马到成功。于是他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愿出使金国,迎回皇后。”
“哦。”刘禅一挑眉:“金国愿意无条件送回皇后?”
王伦听此,有些为难地说道:“无条件的话,恐怕金国不会答应。不如陛下答应与金国议和,再赐给他们一些岁币和丝绸。”
说是赐给,无非就是花钱买平安而已。但是若是这么简单,那么早些年宋朝就已经将皇后迎回了,那还会等上十年之久多没成功。王伦也觉得有些不太可能,于是又加个条件:“若是陛下愿意将顺昌割让给金国,臣保证将皇后从金国迎回。”
韩世忠听闻想要站出反对,可还没等他站出来,刘禅就直接冷笑着说道:“呵,是你糊涂了,还是朕糊涂了。居然想用国家的领土,士兵拼命打下的城池去进行交换。若是朕答应了,与投敌卖国,割地求和有何区别。朕不做失地天子,祖宗留下的疆土,朕一寸也不会割让。金国必须无条件礼送皇后回国,若是皇后在金国遇害,那么我宋朝便与金国不死不休。”
刘禅目光扫过群臣:“韩世忠!”
“臣在。”韩世忠出列道,此时的韩世忠已被刘禅的话激起了一番热血,恨不得现在就赶往北伐前线与金兵作战。
“你与金国有过交战,这次朕要兴兵十万大军,由你亲自领兵。另外给通知刘光世,命令他率军逼近伪齐边境,若是伪齐胆敢擅动,可不加请示,直接出兵进攻。此战无所谓胜败,朕此次就是要告诉金国,什么叫九世之仇犹可复也。”
“臣领命。”
“秦相。”
秦桧已经清楚了当前眼下的形势,搞明白了刘禅的态度,于是在听闻刘禅叫他时,连忙出列道:“臣在。”
“此番朕要出兵十万北伐,再加上北方的七万大军,粮草辎重能否供应的起?”
“回陛下,犯我宋朝者,虽远必诛。陛下不必担心,臣一定会竭尽力为大军供应粮草辎重,绝不让大军挨饿。若是因粮草不济而影响北伐,陛下可斩我头悬挂于城门之上。”韩世忠昨日就将刘禅的话转述给秦桧了,秦桧早已对此有了说辞。
宋朝根本就不缺粮草,无论是与西洋诸国的交易,还是南方开发的收获,宋朝整体都处于粮草过剩的地步。打一打仗,消耗一些也没有什么。十七万大军,虽然粮草是有些压力,但严格一些,问题并不大。
韩世忠闻言顿时目瞪口呆地盯着秦桧,这还是那个畏畏缩缩的秦桧嘛,这还是那个只知道议和的右相嘛。韩世忠觉得他好像就昨晚睡了一觉,起来怎么感觉这世界变了一副模样了呢。而且他记得前些年秦桧主管户部时,他每次去讨要粮饷,总会被秦桧以各种借口拖延,甚至哪怕是只出一万大军北伐时,秦桧都说粮草无法供应。现在陛下突然要出十七万大军,粮草就充足了,韩世忠真是是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刘禅闻言微微点头,表示满意,他对宋朝的官员们的能力和忠心并不是很了解。秦桧是他知道的唯一一个可以很懂他心思的人,说的话办的事情也很能很让他满意。
此时赵鼎出列:“陛下,此战十七万大军皆为我宋朝精锐,不知由何人统率,何人节制。”
刘禅看了看韩世忠,又想了想岳飞,有些犹豫。岳飞刚打了个大胜仗,能力不必多说,若是让他统率,北伐会有保障。韩世忠位列武将之首,若是不让他统率,有些让人寒心啊。双方的关系也不知道如何,不能因此导致北伐失败啊。
刘禅并没有被怒火失去冷静,军中之事必须小心,不能想当然的行动。一个统帅的任命看似是小,可那些大将手下的士兵绝不会这么认为。至于赵鼎说的节制,他就当没有听见。
韩世忠想反驳赵鼎,十七万大军若是有节制的话,一旦出了差错可就是大祸临头了。可他能有如今的地位也是靠赵鼎的提拔,而且赵鼎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也不好说什么。于他心里而言,十七万大军的主帅确实是有些过了。
“统帅之事暂且搁置,至于节制,此次北伐不加任何节制。”
“陛下,怎么可不加节制呢,十七万大军若是心生不满,恐演唐朝藩镇之祸啊。”
刘禅眼神透着不耐烦,心想这都是哪门子陈腐的规矩,呵斥道:“以前节制将领们的兵权,打的败仗居多。既然打不赢,为什么要节制兵权。朕此次就是要告诉前线北伐的将领,打得赢,朕就给你独自领兵的权利;打不赢那就换个打的赢的来。”
刘禅激荡的话语回荡在宫殿里,听的满朝文武们相继无语。这是要干什么?摆烂了么?你赵氏是怎样建立宋朝的,你忘记了吗?你不害怕历史重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