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和杨小山在安德海的带领下,化妆成萨满法师进入承德行宫,面见两宫太后。
这里是一间偏房,周围很少有人经过,在承德行宫的最东角。
不过这偏房好像刚刚打扫过,里面挂着四盏宫灯,中间隔着帘子,两边玉佩玉环衔接而成的挂穗悬挂在半空中,纹丝不动。帘子后面是一把镶嵌着碧玉的座椅,上面铺着黄绫坐垫,一位美丽的妇人端坐在这里,她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慈禧太后。
慈禧穿了一件丝绸彩袍,披着一件挂满珍珠的披肩。留着很长指甲的双手,端放在膝前。旁边站着好几位太监,捧着茶具、花露水、香丸伺候在她身旁,身后两名宫女用长柄孔雀翎扇子,为她扇风纳凉。
此时的慈禧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却打扮得很老成,为了保持威严故意拉长脸,她透过纱帘,很清楚地看到外面跟着安德海进来两个人,当他们褪去萨满面具的时候,一个他认识是恭亲王,另外一个很俊美的年轻人却很面生。
“臣奕?见过太后。”恭亲王摘取面具后,想帘子后面的慈禧行礼。
“臣常山见过太后。”杨小山也跟着行礼。
“免礼。”慈禧声音不大,却很坚定,一听就知道是个有主意的人。
“这位就是刚刚新婚的僧家姑爷,常国公吧。”慈禧虽然没见过杨小山,但她经常帮咸丰处理国事,对他很有印象。杨小山虽然官职并不高,但如此快速的升职速度,也是清廷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正是下官,太后能记得臣,臣倍感荣幸。”杨小山想不到自己在太后那边也算挂了号,慈禧知道自己。
“常国公帮助臣在北京和洋人周旋,为签订《北京条约》出力不少。洋人这么快退出了京城,常国公当居首功。”恭亲王非常积极在慈禧面前推举杨小山,喉下的意思就是暗示慈禧不要把杨小山当外人,早点开启今天的话题。
可慈禧却不主动挑明,反而一脸悲凉道:“先帝驾鹤西去,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皇帝还小,才六岁,哀家一想到今后的日子,可不知道如何是好。”
恭亲王听慈禧没有提肃顺,也不敢多言,只能顺着话说:“有臣在,定会帮助太后共同辅佐皇帝,还请太后宽心。”
慈禧假意擦了擦眼睛,接着道:“你们都是朝廷的重臣,可惜先帝没有把你们列为顾命大臣。如果是你们辅佐皇帝,哀家就放心了。”
慈禧还是没有提肃顺,恭亲王搞不清她是不是要针对肃顺,又不敢贸然开口。
杨小山看出了恭亲王的尴尬,这样的关头双方其实都在猜对方的心思,虽然有所了解,却不确定。两边都不好第一个开口,这一开口就收不回来了,毕竟这事事关重大。
于是杨小山觉得与其这样猜来猜去,绕圈子,不如自己挑头吧,历史上他们就是达成联盟的,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