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最近准备再次南下上海,因为他收到了精武武术学校的电报,日本人准备向他们挑战。
本来霍元甲和农劲荪感觉事情无所谓,不想让李谕大老远过来,但想着他嘱咐时严肃的表情,还是发去了电报。
李谕收到电报后就乘坐铁路南下,不为别的,就是真心烦小鬼子。
虽然做人应该客观,但都到了这时候了,只能主观一点,讨厌就是讨厌。
霍元甲名声真的蛮大,整个上海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再加上与陈其美的师徒关系,使他在黑白两道都挺吃得开。
陈其美还有自己的革命想法:让霍元甲教授青帮弟子武艺,提升搏斗本领,不管是暗杀还是革命,以后都会有用。
乘坐铁路到达浦口后,李谕换乘轮渡到达南京,继续乘坐铁路前往上海。
在南京到上海的火车上,一位少年突然走过来说:“真的是李谕院士!”
李谕正闭目养神,睁开眼问道:“你是?”
少年说:“我叫茅以升,在南京读书,他们都说您在上海有个好学校,能学到最好的学问,所以我就去报名试试。”
“茅以升?”李谕来了兴趣,坐直身子说,“你几岁了?”
茅以升说:“我今年十五岁。”
茅以升说的是虚岁。
李谕说:“好年纪,在中学里念几年,正好去美国留学。”
茅以升说:“我就是因为想留学,才有了去您的学校的打算。”
李谕的这个教育基金名声相当大。
“挺有志气嘛,”李谕说,“正好美国现在的基建非常兴盛,读一读土木之类的学科,能有很多实践机会。”
茅以升说:“您怎么知道我想学土木?”
李谕说:“我猜的。”
茅以升说:“难道洋人的心理学有读心术?”
李谕笑道:“桥梁是土木中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部分,现在咱们的铁路很多地方并不好修,尤其是跨越大江大河的地方。要搞土木,最难的必然是桥梁。”
茅以升倒是没有想这么多,于是说道:“我就是看长江黄河上都没有桥,想做修桥第一人。”
李谕说:“那么你在中学里,可要好好学习物理学,尤其是力学。”
茅以升说:“我会记下您的话。”
在大土木这个行业里,桥梁毫无疑问是非常高大上的,专业性极强,即便到了李谕穿越前的时代,铁路、公路遇到高难度桥梁时,都是要专门的大桥局来承接。
话说中国敢说自己基建世界第一,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修桥水平高。
——在平原上修铁路、高速没有多少难度。
目前国内最重要的几条铁路就是津浦铁路、京汉铁路、京奉铁路,已经把北京-上海、北京-武汉、北京-沈阳连起来,这几条铁路有个明显的共通点:基本修在平原上。
而此后的铁路,即便相对简单的武汉-广州段,难度也要大幅提升,更别提其他的。
所以土木人才真的缺口巨大。
不过基建行业与国力的联系太大,没有钱,就没法修路。民国时期的铁路修建速度,甚至比晚清时期还要慢很多。
到达上海后,李谕先把茅以升带去了上海中学,由于他在南京已经读了几年新式学堂,很容易就通过了入学审核。
李谕的想法是让他们提前几年出国留学,早点成才的意义很大,哪怕只早一两年,都会有明显不同。
——
上海是李谕的常驻点,有栋小洋楼和豫园,位置都很不错。
歇息了一晚后,李谕来到了精武学校。
日本柔道协会的人来正式下了“战书”,同时在场的还有《申报》记者,这件事第二天就会上头条。
李谕对霍元甲说:“霍师傅对日本柔道有没有了解?”
霍元甲说:“不甚了解,只知道是诞生时间不长的一项日本技击术,似乎与蒙古摔跤有一些关联。”
李谕说:“如果找一些从日本留学的人,或许会提供更多信息。”
霍元甲无所谓道:“需要这么麻烦?”
“知己知彼嘛。”李谕说。
在第二天新闻登出后,的确引起了很大轰动,很多人都在为精武会声援,一些在东京弘文学校上过学的留学生甚至主动过来讲解柔道的招式。
像迅哥这种,在弘文学校只是业余练一下柔道的体会不到精髓,不过还是有人对这个感兴趣,比如向恺然。
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知:平江不肖生。
武侠鼻祖。
向恺然极为热衷武术,在日本留学了好多年,其中相当多年份就是在弘文书院,与很多日本柔道高手有过交集。
向恺然最近回了国,来到精武会向霍元甲一一展示柔道技法。
霍元甲由衷感叹:“小兄弟是块练武的料。”
向恺然抱拳道:“多谢霍师傅称赞。”
李谕笑道:“我看更像写的料。”
向恺然一听也乐了:“将来说不定。我现在也很喜欢看帝师的星战系列。”
比武仍旧在上海张园举办。
一开始上场的是霍元甲徒弟刘振声。
刘振声是个硬茬,连着对抗一个日本武士和柔道高手,都赢了下来。
日本人有些挂不住脸,于是派上了高手。
真正的比武往往非常快,不会像后世拳击比赛一样打很久。
霍元甲练的又是实战路数,并不是很惧怕对方,日本柔道高手想要抱摔霍元甲,都被躲过。
而霍元甲又不会只用柔道的路数反击,搞得日本高手摸不着他,有力使不出。
日本高手显然有些急了,一把过去继续抓霍元甲,霍元甲没有躲过,顺势用反关节招数抓住他的手腕,拧了一圈一脚踢去。
按道理这时候日本高手被踢出场就要败了,但这家伙手上却在用力死撑。
霍元甲一击过去,听见了一声骨头碎裂的声音。
日本高手大喊一声,抱着胳膊蜷缩在了地上。
双方连忙冲上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