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七章 百里(1 / 2)

(),

回家后,李谕收到了美国发来的电报。阑邹周汇报了一下最近的进展,底特律工厂里电子打火系统的生产比较顺利,只是生产速度一直未能提上去,一方面是规模小、人手少,再者在管理上还是有所欠缺。

不过整体上总归是向好的。至于无线电装置,也有不少富豪准备订购,初步具备了一点微弱的产能。

只是特斯拉放在这上面的精力着实有点少,毕竟他依旧对旧情人

“无线电力传输”念念不忘,经常前去沃登克里弗塔,他还准备用人造闪电点亮纽约的夜空哪。

李谕回了电报,让邹周尽可能分身多参与一下无线接受装置的生产,尽快做出来后往国内发过来十到二十台。

现在国内对这方面的需求虽然不会很多,但初期是打口碑、打市场的好阶段,有了订单好投资进一步加大产能。

李谕还让邹周去找洪门大老司徒美堂,把纽约曼哈顿唐人街之前报名的一些底子好的华人再招纳二十人,先在第五大道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培训完成后再进入工厂。

阑李谕准备在国内也物色一个可以进行生产的基地,到时候把一批有经验的熟练工人拉回来能够作为技术骨干。

这同样是个比较花时间的过程,一批好的蓝领是非常有价值的。只可惜现在工厂的接纳能力还是有限,因为有大批的华人都想进入。

邹周倒是个挺热衷工作的人,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这段时间李谕在京城的宅子里没事的时候就研究研究一些机械装置,并且继续进行数理论文的写作。

考虑到过段时间还要去趟欧洲,李谕的确要尽快整理整理大脑里那些藏着的东西。

机械装置方面,目前李谕在准备几项汽车专利,既然电子打火系统已经搞出来,顺势也就可以让车灯诞生了。

阑加起来才算是汽车电气系统的雏形。而且有了车灯,汽车便能在夜间行驶,对于来自传统马车的竞争能占到上头。

车灯同样不是什么复杂的专利,只不过目前没有一个实验室,进行手工制造有点麻烦。

于是李谕给上海仪器馆的钟观光发去电报,让他帮着买点设备过来。仪器馆倒是有电气方面的一些器材,不过钟观光对李谕提到的一些物理实验装置名词却一知半解。

李谕只好亲自给东京发电报,他先发到了梁启超那,谁知梁启超所在的报社却回消息说他已经动身去美国了。

没办法,只能找迅哥了。阑当身在东京的鲁迅收到李谕电报的时候,人都蒙了:“上面写的东西都是什么!?”鲁迅此时正在刚刚创办的杂志《浙江潮》报社内。

“树人兄,你的这篇《斯巴达之魂》非常不错,下一期就可以刊载出来。”说话的是蒋百里,也就是留日群体里非常出门的《浙江潮》杂志的创办者。

这位后世赫赫有名的军事大老如今也是个留日学生,年龄二十岁冒头,比鲁迅要小一岁,他正在陆军士官学校读书,就是老蒋造谣都梦寐以求一个毕业文凭的学校。

多说一句,虽然蒋百里和老蒋都姓蒋,后来也是国党的关键大老,但二人压根没什么亲戚关系。

——除非你说五百年前。阑自从《浙江潮》杂志创刊后,鲁迅就非常喜欢,还亲自撰文投稿。

只不过现在他的文笔在犀利程度上还远远及不上此后。这篇《斯巴达之魂》并不是什么非常有见解的作品,主要是通过讲述西方历史上斯巴达一个小国犹不惧波斯的态度,来鼓励国内的拒俄运动。

关键这篇文章是用文言文写的,更加无法发挥咱们迅哥的风采。鲁迅听到蒋百里的话后一时没有回应,而是看着电报正在愁眉思索。

蒋百里又问了一句:“树人兄,怎么在发呆?是谁发来的电报?”鲁迅回过神说:“是国内发来的,发报人是李谕。”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