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哈同给中国捐过一些钱,但对自己的犹太同胞那是抠到让人无法想象。
而且他那么有钱,却从不包养情妇,吃饭也很简单,建了硕大的花园,却几乎都是待在小办公室。
真心难以理解,只能说他是个没得感情的赚钱机器,一生唯一的爱好就是赚钱。
享受生活?哪有赚钱有意思?罗迦陵泡了一壶印度红茶:“报纸上的新闻我都看过了,你可真给咱中国人长脸。”李谕说道:“还不够哪。”罗迦陵身世挺迷,据传进过烟花巷,可也找不到什么证据。
总之作为一个中国人,又生活在租界里,关键还衣食无忧,所以看到一个中国人名震天下时,她还真是很高兴的。
毕竟人家平时也要混太太圈,这是谈资,也能间接衬托自己的身份。否则别人眼中总会有一种让她不舒服的歧视。
哈同对有身份的中国人也一直在努力结交,加上大半年《申报》的大力宣传,对于李谕同样很感兴趣:“我虽然不懂科学,但看英国那边的架势,我想他们会迫不及待让你再过去吧。”事实上不仅仅英国,但李谕不太想吹嘘这些事情,只是说:“科学研讨而已,确实当面比较方便。”哈同说:“能让英国老看重,不简单。”哈同一直想混成英国国籍,对英国的贵族们行事相当熟悉。
李谕不想继续聊科学,反正哈同也不懂。不过现在还真有点事想与哈同这个大地产商聊聊:“如果我想买一块地盖房子用,哈同董事,您认为是否可行?”哈同没想到李谕直接问出这个问题,商人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你想在租界买?”
“比较边缘的地方也可以。”李谕说。上海的房价早在几十年前就起飞了,当然,目前主要就是租界的房价在涨。
哈同摸着雪茄点起来,一口烟吐出后,形象直接变成了一个成熟商人模样,很尖锐地问道:“你想买多少,买在哪?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上海的租界以前是英租界、法租界和美租界,现在英美合并成了最大的公共租界。
但众所周知英法不和,所以法国不愿意合并,所以法租界还单独存在。
上海租界也就只有这几个称呼存在过,至于后世一些电视剧中动不动冒出来的日租界,其实根本不存在。
李谕心中回想了一下地图,再看了看哈同的眼神,有了一点想法,他说道:“我想买静安寺以西的地段。”哈同手稍稍颤了一下,追问一句:“静安寺以西还是以东?”李谕坚定道:“西边。”哈同讶道:“西边!”现在的租界最西边就是静安寺,但李谕知道,租界一直通过修路等手段把面积继续扩大。
清政府根本没什么办法,所以这些地方虽然名义上不属于租界,但依旧是租界管理。
后来很多大名人也都居住在这种租界边上,就比如鲁迅。因为这种地方发展相对还是比较好的。
只不过目前看,静安寺西边的确还没有开发。别说静安寺西边了,东边大片土地还是荒地哪,只是有了路而已。
罗迦陵听到后也不明白李谕的想法,
“那边如今没有商场,去那买地做什么?”罗迦陵也是个眼光极为毒辣的女子,就是她当初怂恿丈夫低价买入地皮,让哈同大赚特赚。
李谕说:“没什么,在下只是想建个学校而已。”哈同差点被烟呛着:“建学校?那可不赚钱!虽然静安寺西边土地不贵,但是建学校根本收不回来成本。”不过哈同倒是放下了心,本来他以为李谕也想做个房产投机商,与自己竞争,但一来选的地方不太好,二来建学校简直就是傻子行为。
哈同在明年会以70万银圆的价格买下静安寺东边一块300亩的地皮,建造了庞大的哈同花园。
真心是大得可怕,后来无数民国大老都去哈同花园居住过,包括中山先生。
甚至章太炎的婚礼也是在哈同花园举办。而且建成后属于那种顶级豪华的中式园林,面积足足四个拙政园大。
李谕当然没有那个钱,但他作为一个过来人,完是开了挂来的,哈同的商业眼光再准,也比不过上帝视角。
李谕问道:“怎么,不行吗?”哈同两只手指捏着雪茄,心中盘算起来:现在那片地并不完属于租界,但租界当年在这一块划得并不严格。
而且租界领导机构工部局已经试探过很多次,路修了出去清政府也没有多过问。
如果卖出那片地,的确是少了很多手续,完是白赚一大笔。如今工部局大部分的收入其实也就是靠的房地产,多卖这么多,肯定乐意。
李谕心中其实想的是:再过几年,尤其是1908年南京路大开发以后,上海地皮更贵了,压根不可能买得起,趁着现在赶紧下手吧。
反正上海地价绝不会再降了。像是哈同在中法战争时那样的抄底机会不可能再出现。
哈同左思右想也是个超级赚钱的买卖,于是一咬牙说道:“可以,不过价格现在也不便宜,最少要500两一亩。”如今租界里最便宜的地段应该是公共租界东区,但也要七八百两左右,至于核心地段,早就到了七八千两。
李谕杀价道:“400两。”哈同摇头道:“太低了,我们工部局还要承担保护以及管理义务。”李谕笑道:“如果我想买很多哪?”哈同问:“你想要多少?”李谕伸出两个手指头。
哈同试探道:“两亩?”李谕说:“二十亩!”哈同手里的雪茄差点掉下来:“二十亩!”这仅仅是买地,以后建房子还要交好多税的。
租界虽然稳赚不赔,但完就是烧银子的事。如此
“挥霍浪费”想法压根不在哈同的脑回路中,更不属于成熟的商业逻辑,他根本想不明白李谕是脑子抽筋还是单纯过来逗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