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在北宋史上,横插一脚。
驻扎在地中海李承勋,也公布了一套书,隐皇刘娥。
叫刘娥,估计没人知道这个名字。
但若查看历史,就会知道,说的是宋真宗皇后刘娥,临朝称制的刘娥,就差一步没有登基的刘娥。
这又是一部大女主小说。
刘娥版延禧攻略。
妥妥的爽文大女主。
前面有武媚娘传奇的火爆,后面就会有刘娥销量的爆炸。
为了照顾女性读者,特意推出两版,一版是纯爽文,叫大宋歌姬,一版就是隐皇刘娥。
后者是权谋型大女主。
狸猫换太子,赚足了读者的眼球。
全书共120万字,书写刘娥的一生,第一次为庆历新政正名,对庆历新政的戛然而止感到惋惜。
隐皇刘娥,和呼家将、包公案、寇公案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宋仁宗时期的大宋盛世。
还有一本精巧却引人入胜的小说,叫王安石变法。
在史书上评价不高的王安石,在本朝给他翻案。
庆历新政,这段历史,跃然纸上。
这个期间,还有一位震古烁今的大人物,不得不提,就是苏东坡。
李承勋夹带私货,一本王安石变法,一本苏东坡传。
可这两本书,很明显被拍在沙滩上了。
连刘娥,流量明显较低。
皇帝不喜欢宋朝,连带着民间也讨厌,本来刘娥流量就低,这回更低了。
大女主,武则天、刘娥都出来了,怎么少得了吕雉?
闵珪在楚汉争鼎之后,先出了一本兵圣,写的是韩信。
本来题材很好,因为时间匆匆,导致这本书没起浪花,皇帝让他拿回去重写,重新出版。
接着就是吕后。
吕后,一共两个版本,一个是正史,演义版本叫大风歌。
还夹带了一本私货,西楚霸王,也是本爽文。
项羽的一生就是爽文大男主。
比苦逼的韩信,爽多了。
果然,韩信没起水花,项羽直接就炸了,吕布打项羽,关公战秦琼,谁更厉害,成为年度热梗。
历史上四大传奇女性,芈太后、吕后、武瞾、刘娥,集齐了。
萧太后笑而不语。
女读者看完直呼过瘾,但这种宫廷大女主,不接地气,反倒攥着盛唐大IP的李东阳,出手一部梅妃传。
皇帝觉得书名不突出,被皇帝改名为斛珠夫人。
惊鸿舞就是梅妃创的,大唐歌飞,说的就是她。
一部斛珠夫人,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赚足了天下人的眼泪。
李东阳尝到了大女主的甜头,再出王炸,杨玉环传奇。
又是一部大女主爽文。
之前武媚娘传奇,版权被李东阳收回来,进行了重新编纂,武媚娘传奇,成功干倒正史武瞾,登顶畅销榜第一。
杨玉环传奇,同样复制了武媚娘传奇的成功。
这本书同样不是正史,纯纯的女主爽文,通篇100万字,是一本水文之作。
一共三册,第一册玉环羞花,第二册长恨歌,第三册妃子一笑。
反倒正史版,开元之治。
销量很一般。
开元之治,以朝堂为视角的大男主爽文,没人喜欢。
反倒杨玉环传奇的姊妹篇,大唐宫词,和杨玉环传奇一样爆火。
大唐宫词,分为太平公主秘史、上官婉儿秘史、长乐公主秘史三部,赚lsp的钱。
愿意消费的人太多了。
就这三个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了。
开元之治,上承武瞾正史,喜欢的人很少。
甚至都不如狄公案畅销。
狄仁杰,成为盛唐第一名人,可以不知道李世民,但必须要知道狄仁杰。
杨玉环后来居上,成为天下男人心中的白月光。
重点是插画够狠。
那玩意看了太上头,还不好意思拿出来一起欣赏。
大唐宫词更狠,直接奔着禁书去的。
李东阳硬生生用暧昧文,冲死了爽文市场。
东周列国志再厉害,能厉害过大唐宫词?
你一万本爽文,也干不过我三本书。
没错,大唐宫词立刻冲上了畅销榜第一。
刘大夏一看,我怕你啊?
直接上烽火戏诸插画版,妖妃谁没有啊!
封神榜走起!
他手下的小说家,连夜修改了妲己的人设,咱们玩点更狠的!
封神榜刚发布,神话世界给读者们带来全新体验,比山海经和搜神记还爽。
搜神记,成书于东晋。
但这本书毁于元朝,很多故事遗失了,这些年一直在修订中,但真的找不到全集了。
治书局打算扩编这本书,把所有故事连起来。
而封神榜原书,其实也是恰烂钱之作。
里面有大篇幅的抄袭章节,前后不搭,错漏非常大,完全靠着爽,支撑读者读完。
说实在的,文学性很烂。
单纯的神魔爽文。
而且,这本书基本是抄袭西游记。
治书局编纂的封神榜,二百多个小说家,耗时三年编纂成功,全文170万字。
经过一百多次审核,并邀请一万个文人挑错,最终才成书。
可以说,皇帝对封神榜的重视程度。
全书共6册。
插画版更加用心,全集共17册,整整11册画,全是彩色的画,还有一本漫画版的。
封神榜发表后,直接碾压上登上榜首。
民间好评如潮。
封神榜依托于古代东方神话,又加入了西方神话,对西方神话进行魔改和矮化。
这完全符合景泰朝的政治思想,大明本来就是最强的。
正在打明奥战争的王琼,也公布了由他主编的一套书,镜花缘。
一本镜花缘,再度引起盛唐热。
表面写的是志怪,其实写的是骆宾王反唐。
景泰朝,和清朝李汝珍所处的时代不同,大明对文化是非常开放、包容的。
所以不用隐晦地表达反唐,担心文字狱。
王琼版镜花缘,是梦与现实相交错,互相轮回,最后落点是反唐失败,武周篡唐。
一部镜花缘,弥补了武周代唐这段时间的历史空白。
但镜花缘写的婉转,虽是男视角,但其实写的是女人。
这一点是皇帝一定要坚持的,不然王琼更想编纂一本纯粹的造反文。
王宪一部薛家将,让读者大呼过瘾。
杨家将、呼家将之后,一部薛家将。
接着隋唐演义,应梦贤臣薛仁贵开始,一共三部,第一部三箭定天山,第二部是薛丁山征西,第三部是薛刚反唐,一共110万字。
但王宪版薛家将,并不是只写薛仁贵,而是写初唐、盛唐所有名臣武将,反倒皇帝成了配角。
重点突出薛仁贵。
王宪虽然在陈国,但编纂小说的事,他也盯着呢。
他还私自夹带了一本私货,王玄策传奇,写的王玄策平定外夷的故事。
反响寥寥,民间有点看够了家将类型小说了。
反倒一部樊梨花,引爆了图书市场。
大女主就是有市场。
本来樊梨花是放在薛家将第二部里面的,王宪单独拿出来卖一遍,效果出奇的好。
接着他又公布一本罗家将。
写的罗成。
结果销量很尴尬,在爽文大潮中,被打得浪花都漂不起来。
一直在更新穆桂英传奇的王华组,继续推出狄家将,写的是狄青五虎将的故事。
前有扑街的罗家将,狄家将也跟着扑街了。
读者被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三部家将小说,已经把审美提高了到了一定程度。
而罗家将、狄家将显然是恰烂钱之作。
远没有前几部精良。
再说了,读者现在可以选择的图书太多了,谁愿意看打打杀杀呀,看情情爱爱他不香吗?
李东阳算抓住这个机会了,直接来一部孔雀令,写的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故事。
虽然卖得不错,但李东阳在民间积累的口碑,正在崩塌。
这本书明显是恰烂钱之作。
完全不是治书局的风格,治书局以精良、编年史著称,写的是一个人无法写的大历史,而不是什么孔雀令,写什么薛涛,这一个沧海一粟的故事,谁都能写。
皇帝读完这本书,也觉得不好看。
很显然,各大治书局的存货已经掏空了,各大朝臣还在隔空过招,所以就拿出来一些破烂货,开始比烂。
皇帝直接叫停。
如果没有好货,就潜心研究,慢慢写,写好了再公开发表。
别把读者当傻子!
中枢这场图书硝烟,才逐渐步入尾声。
而民间读者又开始喊书荒了。
无书可看。
像景泰风云叫好又叫座,那是因为修订的时间非常长,不惜代价的修订一本书。
带动了图书市场火爆,也把治书局的存货掏空了。
好不容易养成的图书火爆市场,转眼就冷了下来,给了民间书籍的发展空间。
可质量上,完全比不了治书局。
这个时候才知道,治书局拿出来的垃圾,也比民间文人写的强,因为治书局是合众人之力,又经过诸多大家层层审核,拿出来的精品。
皇帝大手一挥,宫中发布一套巨作,岳飞传。
本来应该在狄家将之后,公布岳飞传。
但其实,岳飞传和景泰风云一起编纂的,全书跨度很长,前面还有一部,水浒后传。
然后才是岳飞传。
岳飞传全书跨度是两宋交际之间,主要描写靖康耻前后,进行大量对比。
和原版完全不一样。
岳飞传,是皇帝呕心沥血之作,这本书,绝不能蒙尘。
全篇210万字,描绘两宋交际,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对靖康耻盖棺论定,并详细描写徽钦二帝在北方的生活,赵构在南方穷奢极欲的生活。
尤其是书里的忠臣名将,如陆登坚贞不屈,李若水面对残酷刑法,凛然不屈,还一口咬下老狼主耳朵;宗泽忧国如焚,大叫“过河杀贼”而死;王佐为了混入金营策反,用“苦肉计”砍下自己胳膊等等。
和穷奢极欲的朝廷形成鲜明的对比。
皇帝将对两宋的厌恶,倾注于纸上。
既然是皇帝亲自出手,那么就是全部彩画,制作精良,加上画册,一共17册。
中间还有一部彩蛋书籍,梁红玉传奇。
书写民间传奇女性将领,韩世忠和梁红玉,贯穿爱情故事的同时,掺杂国仇家恨,建功立业的故事。
还论述了中兴四将那两个水货,把中兴四将的名字给取消掉,只剩下岳飞和韩世忠。
这部书还缩小了秦桧的作用,放大了赵构的恶。
也就皇帝敢写。
换一个人,都不敢尺度这么大。
这套书是直接上架,刚刚发布,直接登顶畅销榜第一。
一是民间书荒,二是岳飞是天下人喜闻乐见的人物,皇帝亲自提笔书写,噱头足够大。
天下人都想看看,皇帝是怎么评价赵构,岳飞的。
结果一看,大呼过瘾。
皇帝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的。
他出手就是王炸。
发布之后,皇帝直接追封岳飞为岳王。
岳飞本来被追封为鄂王,景泰帝觉得难以评说岳飞的功绩,直接以他的姓为王,臣子中的头一个。
一部岳飞传,皇帝直接把岳飞再次捧上神坛。
民间大肆兴建岳王庙。
皇帝干脆,追封关羽为关帝,捧于谦上神坛,三庙合祀。
关帝,是从嘉靖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来的。
年老的于冕入宫,不敢受皇帝敕封。
这封的也太大了吧。
直接把于谦,和关岳合祀,他爹于谦能当得起吗?
皇帝没有收回来的意思。
倒是缺了郑王,就该四人合祀。
一部岳飞传,皇帝顺带把于谦捧上神坛。
书迷打呼过瘾的同时,转眼又书荒了。
岳飞这个大IP,本来还可以续写,岳雷扫北,也能撑起一册书,但皇帝觉得这本书以正史为主,没必要写过多假象野史。
反倒民间有人写岳雷扫北,进行二创。
对此皇帝是很欢迎的。
岳飞传公布之后,宫中存货也不多了。
毕竟这种顶级历史小说,是要经过千锤百炼,反复修订的,今年这个演义盛世,是十年来积累的结果。
旋即,皇帝又公布大汉三部曲,第一部,汉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