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创造历史!(1 / 2)

只不过有时候往往天不随人愿。

张骞见到大月王的时候,已经距离他出使西域已经过去九年的时间了。

在这九年的时间,大月氏在此地安居乐业,已经由之前的游牧转向了定居。

大月王对于张骞一路的经历十分佩服。

对于张骞待在匈奴九年依然不屈服,想着完成汉帝国的使命也是十分的倾佩。

时间或许冲不淡张骞内心的志向。

可是却冲淡了大月王心中为父报仇的愿望。

如今他的子民休养生息,他也不愿意在动干戈。

不管张骞如何的劝说,大月王依旧是不为所动。

在大月氏待的这些天, 张骞无数次都在劝说大月王但是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

无奈,张骞只能往回走,这一次他打算回到他日思夜想的故土!

他打算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进发。

“哎!没想到等了9年确实这样的一个结果。”

朱迪摇了摇头。

心中对于张骞的遭遇有种说不出的感受。

一方面心疼他这九年来困守在匈奴,远离亲朋好友。

另外一方面又对西行却没有取到真经的遭遇感到惋惜。

就好像在一条赛道上奔跑了许久也没有终点。

那种无力感令人窒息。

从大月折返,张骞决定跟侍从绕道匈奴。

从匈奴下属领地的羌族,返回长安。

但是张骞不知道的是, 此时的羌族已经是匈奴的附属了。

毫无意外,这一次张骞又被俘虏了。

并且被押送到了单于面前。

这一次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了。

甘泉宫内。

汉武帝筹划了许久, 在一次匈奴南下骚扰汉帝国的领地时,直接派出四路大军。

分别对匈奴发起反击。

这四路大军,一路全军覆没,两路战败。

唯独一只由卫青所带领的军队,直接杀到了匈奴的腹地,攻打到了匈奴的祭天圣地。

这也是历史上记载的“龙城之战”。

朱迪恍然大悟。

原来张骞出使西域跟卫青攻打匈奴是发生在同一个历史进程中的啊。

这两位都是在历史课本上十分有名的人物。

没想到居然能够在这里产生奇怪的联动。

历史的相遇有时候也挺有趣的。

画面一转来到了匈奴王庭。

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张骞,再一次回到了自己在匈奴的家中。

单于依旧没有杀张骞。

就这样张骞又在匈奴待了3年。

而改变这一切的时间就在第3年。

这一年单于病逝了。

到目前为止,张骞在匈奴已经待了12年。

单于的病逝让张骞抓到了机会。

这一年他再次出逃。

他带上了自己的侍从以及自己在匈奴的妻子。

跋山涉水,朝着长安的方向赶去。

虽然身穿胡服,但是却掩盖不了张骞的一颗向汉心。

历经困难,张骞三人终于看到了长安城的轮廓。

当看到长安城的那一刻,

张骞忍不住潸然泪下。

从离开的时候意气风发,时隔13年再回来依旧是人之中年。

张骞的回归在整个长安引起了轰动。

汉武帝也是为之震惊。

因为在他心里,早就认为张骞已经死了。

张骞这一次带回来了自己在西域多年摸索的地图板块,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种子。

他所说的那些奇闻异事,让汉武帝十分感兴趣。

张骞13年跌宕起伏的出使经历,对于汉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地理大发现。

这位探险家的经历被收录在史记大宛传中。

成为后人了解西域最宝贵的资料。

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跟随张骞的随从也得到了封官。

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中鲜有提及。

我们只知道她在一年后病逝了。

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途中, 因为这个女人, 张骞不再孤独, 两千后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三年后。

已经胜任大将军的卫青率领六路大军进攻匈奴。

张骞被授予校尉军衔,给军队做向导。

他利用他熟知匈奴军队,西域地形的特点常常帮助军队出奇制胜。

战胜过后,论功行赏,张骞被封为“博望侯”。

“博望”是取其“广博瞻望”的意思。

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位坚韧不拔的开拓者。

至此,第一集使者的故事到此结束。

有关张骞的故事也告一段落。

一段走廊,贯穿了13年。

在古人短暂的一声中,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张骞用这个时间,打开了汉帝国对西域的认知。

也用自己的13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迪看着进度条。

内心有一种幻想。

那是当全长安的人知道了张骞回来之后那种轰动。

出使13年,再度归来。

这种振奋感,让朱迪这个旁观者想想都激动。

短短的45分钟,把几乎贯穿了河西走廊,也贯穿了那个朝代的缩影。

当初在高中的历史书上。

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事情有所提及。

但过程远没有这么详细。

出使13年,归来已是中年人。

尤其对看到张骞有了出逃的希望,但是却踏上了去寻找大月氏的路途时。

一种家国情怀更是能够在这个人身上看见。

看着缓滚动的片尾名单。

朱迪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下了密密麻麻的要点。

足够她写出好几篇论文。

脑中的灵感就跟雨后春笋一样, 争先恐后的冒出来。

每个人都想先被朱迪写出来。

但是朱迪此刻却只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部纪录片为什么在香江的口碑这么差呢?

在她看来河西走廊就算是比不上舌尖那样广为人知。

但是放在徐文拍摄的这么多部纪录片中,质量上面也足以排进前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