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神仙们是兽是人?(1 / 2)

在山倭五社的代表离开鹰阳以前,韩奚礼、韩道闽都因那夜郑克殷宣讲烈儒教神话而时时欲与郑克殷展开探讨。

郑克殷在制定完征兵计划——也即是“朝拜圣山”——之后,便也允许二韩来与自己照枝、谈论。

恰好郑克殷也想出门走走,放松放松经历过久坐的筋骨,便带他们前往“貉擢学堂”,边散步边聊。

毕竟山倭人相比于澳龙人距离汉家语言文字更为遥远,口头上的对话才会比较有用。

恰好这日是多云天,没有下雨,山风从东北一侧吹来,凉凉的,却感觉很清朗。

郑克殷与韩奚礼、韩道闽都穿着适合初冬的皮草,前者的皮毛衣袍显然要精致得多,色泽均匀,毛短、密而不显乱,套在棕红色的官服之上也不违和,既有扶桑特色,又足够高贵华美。

若是在雪天,头顶上的乌纱帽还可以换成加绒版本,由此可见扶桑的皮草衣匠的确是工艺了得。

穿越以前就在加利福尼亚住过多年的郑克殷已经习惯此地的秋冬了,因而对于如何抵御湿冷天气的“魔法攻击”也有些经验。当然鹰阳这儿还是比圭谷要暖和少许的,毕竟有青丘山可以稍稍阻挡一点冷空气的南袭。

相比之下,二韩的服装就要粗糙得多,纤维环帽、流苏皮衣,均是生番的典型标志。晚些时候郑克殷决定要给君岳送去一些衣冠,以使山倭五社的人足够尊重他们选出来以联系自己所臣服的“夏忠人”的代表。

正衣冠,可以别华夷,“我们称臣于夏忠人”的意识也会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山倭人;山倭人从“夏忠人”处得到物资奖励,也会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夏忠人”的忠诚。

在走向貉擢学堂的路上,郑克殷一行人还可以看到番民们乘着已经下水的的舢板在海上撒网捕鱼。

为了给漫长的冬季补充食物,郑克殷与张万祺便是决定允许番民暂时重操旧业,这也有利于南方三部的新来番民逐渐习惯新的生活,而不必接受那么剧烈的改变。

不过此举也令争讼多了起来——越汕部与南方三部的人又因捕鱼的问题起了些冲突,卫思蜀也不得不忙于调解和审判。

至于眼前的“貉擢学堂”其实仍然只是那片搭了讲坛的空地,要形成建筑,还需要等待建设。由于鹰阳需要的建设工程实在太多,因而郑克殷给卫思蜀的指令是貉擢学堂的校舍建设一年内完成即可,不必过分着急。

尤其是今年的诸多工程完成以后,越汕部四姓番民也要更多投入在农耕之中,将沉重的劳役再加在他们的身上并不适合。

但是新来三部的人尚且是可用的。

得知郑司长有意建貉擢学堂之后,陈梦球认为以“貉擢塔”来起名不够文雅,反倒保留了蛮气,不如叫“和濯学堂”,郑克殷则表示尚需考虑。

由于韩奚礼、韩道闽两位巫公是会讲一点林善部澳龙话的,因而郑克殷与二韩交流起来也可以不经翻译,相对比较方便。

“那夜大酋长宣讲的神话,实在令我们耳目一新。”韩道闽说,“不过我们神话里的那些兽神,在大酋长的话语中,在洪水以前皆为‘仙人’,仿佛已经看不见动物的身影,更像是人的模样,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