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一十六 信用货币?(1 / 2)

启明1158 御炎 1266 字 2023-07-30

面对这个问题,林景春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因为这确实是真的。

设立仓库、挖地窖等等办法都提出来了,给储存量定下红线,决不能超过这个红线支取粮食和食盐,还要为此立法,不允许任何人与团体越线。

但是这样的操作也不能服众。

万一什么天灾人祸大爆发,常规仓储根本搞不定,眼看着就要饿死人了,你到底开不开仓库?

人命关天,你到底发不发赈灾粮?

死抱着仓储不开放,你信不信饿急了眼的灾民集体冲击你们?

到那个时候你让大明军队怎么办?

百姓子弟兵对百姓刀剑相向?

开什么玩笑!

这一策略被复兴会员们狠狠批判,拍桌子砸板凳,揪着林景春指着他的鼻子骂,林景春涨红了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为此,财政部提出了多种方桉,在国务会议上和很多官员连着争论很多天,最终也不能解决争端,用全体与会官员举手投票的方式也不能得到多数支持,支持率最高也没超过三成,始终无法通过这个决议。

连着几次会议之后,林景春意识到这个改革方桉不能得到认同,于是只好放弃。

他提议暂缓货币改革,等灭宋之后全盘掌控了蜀锦、茶叶和瓷器的生产以后,将这三样硬通货和大明宝钞挂钩,以此稳固大明宝钞的价值。

这三样不关乎国计民生,用来挂钩总归可以了吧?

这三样商品久经考验,价值相当坚挺且长期需求量极大。

总而言之铜钱铁钱之类的金属货币还是不要继续使用了,大明缺这东西,铸钱比钱本身还要花钱,这不是瞎胡闹吗?

可就算如此,他提出的这个建议依然遭到了不少官员的质疑。

这三样商品主要的需求者是社会上层与外国统治者,精美的工艺和这两块的强烈需求支撑起了这三样商品的价值。

然而工艺和需求本身也是不稳固的,人们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哪一块需求少了一点,都会影响到它们的价值,进而影响到货币价值。

辛弃疾就提出一点。

如果某个国家因为战乱而无法持续购进蜀锦,从战乱开始到战乱平息期间,这三样货物都出现了需求量降低的情况,那么会不会影响到大明宝钞的价值呢?

金属货币终究有它自己的价值,只要面值重量稳定,它作为货币就非常稳定,缺少了货物,它本身的价值不变,依然有人认。

可是纸币,看看宋人曾经搞过的交子和会子不就知道了,币值很不稳定,买不到应有的东西,立刻就是一张废纸,擦屁股都嫌硬。

真要出了问题,让民间怀疑政府的能力,大明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局面就要崩溃掉了。

这个责任,你财政部担负的起?

辛弃疾和林景春素来没什么过硬的交情,但是彼此之间关系还算不错,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两人针锋相对,吵了很多次,也引起了国务会议上金属货币派和纸币派的大争论。

金属货币派和纸币派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洪武五年连着两次国务会议上的货币改革提桉都无法得到通过,很多人还是坚持铜钱策略,认为缺少铜就去找铜,国内没有就去国外找。

林景春则认为找不找得到是一回事,找到了怎么开采又是一回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投入市场展开运营又是一回事。

说不准等你们要的铜找到了,大明已经因为通货紧缩而陷入萧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