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周室的分崩离析,南院大王耶律德哥以为自己南下的机会来了,于是便想引大军南下,加紧筹备南侵。
但北院萧氏却在此时不愿意再与南院耶律再合作了。
原因在于契丹军队里上层管事的几乎都是耶律德哥的人。
即使南侵成功,萧氏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并且还会损失许多自己族中的丁员。
于是乎,萧氏与耶律德哥又起了一翻政朝上的争斗。
因为当时的契丹皇帝是萧氏过继给耶律家的,对萧氏很是亲近,虽然军事上许多权力是耶律德哥把持,但契丹皇帝之位却实实在在地在人家萧氏的手中。
一时间萧氏与耶律姓又斗了个五五开。
虽然如此,耶律德哥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时不时得会派兵南下。
由于战事频繁,那范阳卢氏趁耶律德哥不备,卷了全族丁员便跑了!
而这一次又发生了崔氏一族举家而逃之事。
且不提崔氏一家把耶律德哥活活气死,耶律贤哥不可能轻易罢休。
就说这个新任的南院大王耶律贤哥想要镇住那些萧氏族人,就得要快些将自己的威望树立起来!
而攻打齐国就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耶律贤哥点齐契丹八万铁骑,以报仇为名南下中原。
齐君知道现在就算是把崔氏交出去,契丹人也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齐君仓促应战,任命当时正值壮年且没有什么名气的王季阴为元帅,领两万步骑抵抗契丹大军。
也正是那一仗,王季阴以两万步骑击败契丹八万铁骑而名扬天下,誉为军神。
齐国虽然得胜,但齐君心中却是隐隐觉得不安。
因为当时王季阴的声望实在是太高了,齐君不想让琅琊王家有如此的声势与地位,于是便想削一削王家的权势。
但若是把王季阴拿掉,契丹人卷土重来,又该派谁去抵御呢
别人可没有王季阴这样的能耐!
于是齐君为了不让契丹再行纠缠,好削弱王家势力,于是便想着将崔氏一家这个大麻烦赶走。
且当时齐国八姓当家,利益分配已经完成,可容不得再来一个世家进来分权。
所以大部份的齐国八姓世家的人也都是反对博陵崔氏落户于齐国的。
齐君明面上与耶律德哥一样对崔显一家以礼相待,但暗地里却又心怀鬼胎。
当时年纪青青的崔显一早便看破了这其中的局势,并向他父亲说明了现在崔家不受欢迎的事实,并劝导他父亲及早离开齐国为好。
但崔显之父好像是累了,不想再迁徙,只想留在齐国。
最终悲剧还是发生了。
契丹萧氏派了两名使者到了齐国。
说是契丹之败在于耶律德哥重用汉人,南下的军队是以汉人为主,而契丹真正的北方铁骑并没有到来,所以才让齐国侥幸得胜。
如果齐君能交出崔显之父,那么一切都还是可以商量的。
如果齐君不交人,那么萧氏只好与耶律姓合作,再调真正的北方精锐铁骑南下。
齐君其实并没有被萧氏使者的吓倒。
因为他知道如果萧氏的军力要是真的强的话,当初也不会被耶律德哥围在西楼城了。
但他是真不愿意看到琅琊王家的权势过大,不想让王季阴再次得到那样的功劳。
可除了王季阴,别人又没有这一份胜算。
正在此为难之季,那崔显之父却提出来可以用自己的人头来换齐国的平安,只要齐君答应让博陵崔氏的族人居住在齐国。
齐君很是兴喜,在秘密地与契丹人谈妥之后,齐君便将崔显之父送到了契丹。
至此之后,崔显之父再无消息,不知生死。
即使耶律贤哥没杀他,以他的年纪也不太可能能活到现在了。
萧氏在要回了崔显之父以后,与南院大王又开始了一场朝堂上的明争暗斗。
频繁的内斗使得契丹再无力南征,契丹与齐国之间虽然没有签下和平协议,但战事也慢慢地平息了下去。
契丹与齐国之间默契的和平现在已保持了近二十年了。
崔显当时是看透了齐君的方方面面,即使契丹没再来找崔家全族人的麻烦,即使是崔显之父给崔显留下了一份“安定的遗产”,但崔显知道,哪天齐君若是不高兴了,自己的下场未必会比自己的父亲好到哪里去。
在齐国居住了几年之后,崔显以家长的身份与众族人合议了一下,然后他便向齐君提出辞呈,要举族迁往汉国去。
崔显带着族人去汉国是没有通知汉国朝廷的。
但当时汉国太祖皇帝刘炯却是亲自在长安城外相迎,这让崔显受宠若惊。
虽然汉国太祖皇帝没直接给崔显官位,但却是送了许多住宅、金银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