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中再度吵嚷一片。
“你们休要得寸进尺,长公主入主东宫是万万不能的。”
“什么叫得寸进尺?长公主暂入东宫,是事急从权,干礼法何事?将来立储了,再搬出来不就是了,何至于如此动怒?”
“长公主一介女流……”
“休要拿女郎说事,你们都不是娘生娘养?敢问满朝上下,哪个男儿有长公主济世胸襟?有长公主的贤德名声?你们怎么不说长公主贤名于外,德传天下?长公主有贤德名声,因何不能暂入东宫摄政监国?”
“东宫是为了预设储君,培养太子,东宫的属臣,辅佐的也是储君,长公主入主中宫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南兴帝转头看向了堂下的长公主:“长公主意下如何?”
朝臣们震惊不已,陛下竟真有此心。
姜扶光走到堂下:“臣以为,此举不妥,东宫是为了储君设立,臣万不敢逾越礼法,乃至祖制。”
柳大夫一行人,顿觉长公主还算懂事,把到了嘴边准备怼人的话,也咽了下去。
只不过,他们放心太早,紧接着,就听到长公主话锋一转:“但温大人方才所言,也不无道理,东宫设立之初,除了预设储君,同时也在一些特殊时候,担纲起监国重任,值此朝局纷乱之际,诸事庞杂,臣一人之力,实有不逮之处,便请陛下恩准,重启东宫,允东宫属臣辅佐政务。”
柳大夫张了张嘴想要驳回去,可话到了嘴边,竟觉得长公主此言,好像也挺有道理。
东宫的责任,除了培养太子,也是在皇帝出巡、生病、政变时,承担起朝廷的运作。
长公主此番监国,由东宫属臣辅佐,这没毛病啊!
东宫属臣,包括三公三少在内,虽然都挂着虚职,在朝中并无实权,可都是朝中元老,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名望极高,在朝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问题是,长公主到底一介女流,人不进东宫,却把手伸进了东宫,看似合情合理,但这何尝不是在揽权?
柳大夫眼皮直跳,寻思着要怎么反驳,一旁的黄景州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臣附议。”
柳大夫斜眼看他,简直一言难尽。
支持长公主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附议。
顾相等人依旧保持中立,反对的大臣,除了满口一个不妥,也说不出不妥的所以然。
眼下承安侯的案子,还在三司会审阶段,皇后娘娘也去了水月庵,安王殿下闭府不出,支持立嫡的大臣,便是负隅顽抗,也是胳臂拧不过大腿。
这是立嫡派与长公主一派争斗之后的结果,由不得中立派掺合其中。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
散朝之后,温亦谦走过来问:“长公主为何不入东宫,眼下陛下命您监国,入主东宫,当以东宫属臣辅佐国政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