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朱元璋的心思(1 / 2)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正文第332章朱元璋的心思合浦县。

朱标想起李进之前所说的话,到现在仍旧觉得有些震撼。

李进提出来改土归流之后,朱标十分重视,他认为这个政策,完全可以平定西南地区的土司之患。

为此,朱标甚至还向朱元璋写了奏疏,上报了此事。

只是朱标认为西南土司尽是蛮夷,应当使用圣贤之道来教化,因此朱标打算从全国各地招募读书人,来充当西南土人的流官。

不过李进,却是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进认为,流官最合适的人选,不是读书人,而是那些原本生活在底层的土人。

朱标却嫌弃这些土人,毕竟他们连汉字都不认识,如何有资格担任官职

李进却告诉朱标,如今改土归流刚刚施行,最重要的不是治理好土司,而是先把流官的制度给定下来。

这些土人本来就是土司的底层,没有根基,易于操控,而且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可以跟土司的所有人打好交道。

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给当地的土人们一个好的榜样,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忠于大明,那他们也有机会成为流官。

至于汉字的问题,完全可以配备一个副官,找一个懂汉字的当地汉人,两人相互协作,不需要他们作出多大的贡献,只要能将改土归流的前三年,平静度过。

那么改土归流的政策,就会逐渐在西南深入人心,才能彻底改变这些土人的思想观念,如此方可改土归流之法才算大成。

朱标被李进说服,他从自己招募的土人大军之中,抽调了一千多名忠实可靠的土人。

这些人虽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对当地都是十分熟悉,他们出身于土人最底层,也知道最底层的土人需要的是什么。

也正因为如此,合浦县的三十万土人改土归流,变得十分顺利,虽然偶有争斗,但是在这些土人的帮助下,朱标很快就平息了这些土人的骚乱。

直到李进南下安南,朱标仍旧是孜孜不倦的在处理改土归流的事情,直到收到了朱棣的来信。

对于朱棣占领河内,朱标没有丝毫意外,毕竟上一次的倭岛之战,已经足够证明大明海军的强大。

远征上千公里,都能亡其国,灭其种,更别说安南就在大明的眼皮子底下,在大明强大海军的协助下,安南对于大明相当于完全不设防。

看到朱棣邀请自己前去河内商讨占据安南的事情,朱标思忖了片刻,最终决定还是将此事,全权交给李进来处理。

现在合浦县这边的改土归流已经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朱标不想这个时候离开,而且对于安南的划分,朱标朱棣还有李进蓝玉等人,早就已经商量过了。

一切都按照之前的设想进行即可,他认为安南虽好,却没有大明西南土司那么重要,因此朱标写了一封回信,托付李进专职负责此事。

然后朱标又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奏书,将安南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都给说了一遍。

不过在奏疏中,朱标并没有写上在开战之前,李进就打算将安南王族给屠戮殆尽。

只是向朱元璋讲述,安南王族被叛军所杀,安南国君也被安南的宰相胡季氂给烧死,安南没有了合适的继承人,请求将安南并入大明的管辖范围。

两封信被朱标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送出去。

应天,上书房中。

自从上一次得知李进率军十万,攻入安南之后,朱元璋总感觉最近有些心神不宁。

虽说锦衣卫的说法,是因为安南国之中出现了叛乱,而且是自己的表儿下令出兵,但是朱元璋总觉得李进的目的没有这么简单。

这几日朱元璋处理奏折,总是会将刘伯温叫到跟前,若有若无的提一句安南的事情。

朱元璋希望刘伯温帮自己分析分析,安南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毕竟安南那地方瘴气横行,明军到底能不能适应安南的气候,这全都是未知数。

如果真的在安南死伤惨重,朱元璋恐怕更加坐卧不安。

刘伯温虽然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但是刘伯温却不愿意多说,上一次替李进求情,已经惹得朱元璋不快,若是再触霉头,恐怕朱元璋就要动怒了。

朱元璋本来是想让刘伯温来给自己排忧解难的,但是看到刘伯温老神在在的样子,却发现心里面更堵了。

“伯温啊,你别老是杵在那里一动不动,咱叫你过来,不是让你来站岗的。”

朱元璋眼看着刘伯温眼观鼻,鼻观口的样子,忍不住抱怨道:

“难道你不知道咱为啥叫你过来吗”

刘伯温垂眸凝立,摇头说道:

“启禀上位,臣的确不知!”

“好好好,非要咱说出来是吧”

朱元璋见刘伯温就是不开口,干脆也不装了,直接说道:

“实话跟你说,李进掌握十万大军,还有数万海军陆战队在安南,咱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