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为燕京添砖加瓦(1 / 2)

(),

章纯如预计要在国内待六周时间,燕京只是她的第一站,她在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也在林为民的协调下采访了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的老人,包括一些在金陵大屠杀幸存者的家属。

因为工作原因,林为民没办法陪着她,便把这个工作交给了外甥媳妇殷歌丽。

殷歌丽虽然是个外国人,但在中国待了超过十年,嫁了个中国人,不仅在大学里教书,而且自己还翻译文学作品,妥妥的精通三国语言的高级人才。

殷歌丽在燕京陪了章纯如一周,然后又陪着她前往了国内其他城市。

章纯如的最后一站是金陵,那里是她的终极目标,但在去金陵前,她希望可以更加面的了解抗战时期的情况,所以才会周转于各个城市之间。

又过了两天,林为民找来了李光复和马嘟嘟。

前几天章纯如的话让他上了心,家里书虽多,但就这么摆着好像也是一种浪费,倒不如开个图书馆。

而且京华博物馆现在虽然开馆了,但面积有限,跟真正的大博物馆比起来条件还是有些简陋,展区也有些小。

暂时还没什么,但林为民并没有打算停下收藏的脚步,以后馆内藏品越来越多,博物馆的存放空间和展出空间又成了一个问题。

林为民心想着最好是能找个地方,干脆把扩建个京华博物馆二期,图书馆也顺便建在一起。

听完林为民这个想法,马嘟嘟有些沉默。

博物馆这才刚开,又要开图书馆,林老师这脑回路着实太过跳跃。

现在他负责博物馆,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搞个图书馆,恐怕得忙的他连自己的生意都顾不上。

而且林老师居然要在燕京城里买地建博物馆二期和图书馆,这个想法着实有些疯狂。

京华博物馆在哪?

这可是二环里,燕京城一等一的地段,要在这边买地建图书馆和博物馆,那得花多少钱?

这两年燕京这地价都涨成什么样了?比前几年翻了至少六七倍。

如果是要买挨着京华博物馆边上的地,那就涉及到市政规划,涉及到百姓拆迁,有钱都不一定好使。

李光复听着林为民想在永璂贝勒府周边扩建博物馆和新建图书馆,也沉吟着说道:“这光是地皮就便宜不了啊!”

“地皮需要多少钱?”林为民问道。

“您打算弄个多大的地方?”

“怎么着也得五六十亩吧,我看永璂贝勒府西面高井胡同那边就不错。”

李光复倒吸了一口气,林老师这胃口可真够大的。

“年初有个香江来的大老板拍了西城的一块地,位置赶不上永璂贝勒府这的位置,每亩地花了110万。”

李光复这几年生意做的越来越大,他虽然不干房地产,但却对燕京城房地产行业的信息了如指掌。

听他说完林为民摩挲着下巴,“这价倒是不贵。”

闻言,李光复和马嘟嘟对视了一眼,均是流露出几分苦笑。

这种话,大概只能从林老师嘴里听到了。

110万一亩地那位香江老板拿地足足花了3000万人民币。

永璂贝勒府旁边的位置可比那块地好不少,单价自然要更贵,而且面积也要更大,粗略估计,恐怕光是买地就得花个六七千万。

这还没算建筑成本,如果算上的话,恐怕一个亿都打不住。

李光复号称燕京三李,这么些年他的名声在燕京老百姓当中口耳相传,算是这燕京城里一等一的大老板,身家也有那么两三个小目标了。

但他完做不到像林为民,面对着每亩110万的地价做到如此轻描淡写。

这种感觉让他很难受,他的身价都是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打拼来的。

反观林老师,这些年从来没提过赚钱的事,从从容容、轻描淡写的就要花出去一个亿。

李光复难受,马嘟嘟就比他更难受了。

他的身家只有李光复的零头,在林为民面前就是小卡拉蜜,更加没有存在感了。

“主要是手续有点麻烦。”林为民沉吟着说了一句。

李光复点点头,“确实。”

在燕京城,房地产公司要买地不是什么麻烦事,但麻烦的地方是在于林为民相中的那片地方目前还没有拆迁的规划。

“要不,您换块地方?”马嘟嘟建议道。

“换地方就没意思了,我就想把图书馆和博物馆连在一起。”

李光复思忖片刻,迟疑着说道:“我倒是有个主意……”

“说说。”

“要不,您让陶老师出去拿个身份。不远,去香江就行,然后让她以香江商人的身份再回来投资,这样跟政府那边就好谈了。

我身边有不少人都是这么干的,政府对外商投资有政策优待。”

李光复说完建议,马嘟嘟一拍手,“这个主意好啊,要是有了这层身份,以后干什么都方便了,还能享受到不少便利条件和特殊待遇。”

林为民没理会马嘟嘟的话,他略作思索,便摇了摇头。

“不行。”

马嘟嘟劝道:“林老师,我觉得这办法可行啊,您真可以试试。”

林为民坚定的摇了摇头,“算了,这个话就不要再说了。”

从他的语气中,李光复和马嘟嘟听出了一种不容置疑,两人对视一眼,没有再劝。

林为民想了一下,决定自己来想想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托人跟市政府那边打个招呼。

他要搞图书馆和博物馆,怎么着也算是为燕京的城市建设和市政规划添砖加瓦,想来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找谁呢?

郑国他爸?老田?王蒙?署里领导?还是礼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