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铁生的讲话结束了,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尽管他不承认,但他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让很多人初次见面就喜欢上他,并愿意对他敞开心扉。
提问回答环节结束,卫君怡接下来点到了顾桦。
这两年《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陆续发表,他同样是国内文坛炙手可热的青年作家。
他讲完之后,有提问者问道:“我想知道,陆遥所说的,你、林为民和陆遥那天晚上睡在一个宿舍里,除了陆遥所说的,你们究竟都谈论了哪些别的话题,是不是迸发出了很多的灵感?”
这个提问勾起了在场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大家齐刷刷的望着台上的顾桦。
顾桦挠挠头,面露难色。
“其实你要真让我说吧,我还真有点不记得了!”
众人发出了一阵笑声。
三位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作家,时隔几年再次聚首,都变成了名动一方的大作家,这本身就是个好让大家激动的故事。
难道对于当年的往事不应该是历历在目才对吗?
这种反差感让众人不禁捧腹。
顾桦勉强的回忆着,继续说道:“当时我跟为民还在文研所培训学习,那天我们好像说起来了他要帮《当代》弄个专辑的事,看看能不能留在《当代》工作,我说我羡慕他拜了万先生这么一个牛哄哄的老师。总之,就像铁生同志刚才说的那样,俗气的很。
当然了,我们也谈到了的话题。只是,我不记得了。”
他说到这里,众人再次哄笑起来。
在人们的想象中,大作家聚在一起谈论的就应该是高来高去、不食人间烟火的话题。
可真正了解了才知道,原来大家都一样。
在大家的掌声中,顾桦走下了主席台。
卫君怡看了一眼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他和鲁东文协的领导碰了一下,打算让几方出席的领导都讲讲话,然后便结束今天的交流会。
可这时候底下的观众们却不干了。
“林为民!”
“林为民!”
今天来的这些观众当中,有不少都是林为民的忠实读者。更何况,刚才上台了那么多作家,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故意的,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林为民的名字。
底下观众们的心里被这些作家勾的就像有一百只猫爪子在挠一样,痒的闹心。
主席台下面群情汹涌,卫君怡摇了摇头,这小子现在的名声还真是越来越大了。
她不点林为民上台只是怕他今天以编辑的身份抢了前来参加活动的作家们的风头,这会儿反正都要结束了,大家要求的又这么迫切,索性便点了林为民上台。
林为民淡然的走向舞台,台下的很多人立刻认出来,原来刚才推石铁生上台的那个年轻人就是鼎鼎大名的林为民。
“呵呵,大家这么热情的叫我上来,我也不知道该讲点什么。今天我的身份是一名编辑,所以干脆就不讲了,大家随意提问,我看着回答,时间差不多了,我就下去。”
林为民的面容俊朗,身形高大,谈吐挥洒大方,短短几十秒便引得台下无数女同志的芳心萌动,连很多男同志看到他都忍不住心生羡慕。
提问开始,一个穿着蓝色列宁装的男青年起身,上来就问了一个非常八卦的问题。
“林老师,都说您的出版到了米国和泥轰,赚了好几十万米刀,我想问问,真的有那么多吗?”
林为民出版到国外赚米刀这件事早已在国内的圈子里人尽皆知,只不过很多人还是不敢相信他能赚这么多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为民就是想财不露白也不可能,他非常干脆的说道:“几十万有点夸张,二十万还是有的。”
米国加印两次,泥轰加印一次,林为民这几次收到的稿费确实已经超过了二十万米刀,都被他兑换成了外汇券放在人民的银行。
台下顿时一片轰然。
这年头别说是二十万米刀了,就是二十万人民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后世经常有媒体动不动就说老百姓仇富,但这种仇富更多的是仇背后的资源不平等、信息不对称和违法乱纪。
林为民赚的这些钱,每一分都是干干净净的。
不仅没有人会仇他的富,反而有很多年轻人把他当成了偶像,无数家长把他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榜样。
中国人,天生就有文化崇拜的基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