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张一凡提出了种种可能性之后,他也不敢确保了,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水泥。
因此,他便认真听着,看张一凡到底是想说啥。
「……所以,我打算在水泥作坊内部设立一个研究组,就是抽调精通水泥烧制,并且有头脑的人来尝试怎么改进水泥。这个钱,和这个人力,我觉得是有必要花的。」
「再有,鱼松作坊,也同样设立一个研究组,看怎么做法成本更低,更美味?总不能一直是依靠镜静,也得有其他人来做这个事才行。」
「还有,农事方面、岭南的水稻、水果等等的种植,同样设立研究组,来研究怎么提高产量这些事情。」
张一凡一口气举了几个例子,然后才总结道:「这些研究组有了成果,那就重奖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如果法子对全天下都有用的,那朝廷也要保护,给这些作坊奖励,就等于是鼓励这些作坊去做这些研究。这种也算是专利的保护,不过对象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各作坊。等这些实施久了,摸熟了,再推向民间,或许就可行了。你看,这样怎么样?」
朱标听了,点点头说道:「你这么说得话,我觉得倒是可以。」
不过,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道:「但是,那些匠人,能研究出个什么成果么?就他们的学识,能推陈出新,做出比当前更好的东西?」
这确实是个关键点,张一凡听了,便回答朱标道:「确实,能得到成果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如果培养他们能读书识字,多看多分析,让他们更有学问,那是不是就有更大的可能,得到一些成果呢?」
真要是种地的老农来研究,他只会自己知道的那点,就算是善于琢磨,那也等于是闭门造车,要想有成果,真得很难。
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其他行业的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一直是以读书人为尊,因为他们通过阅读,能懂得更多,眼界打开,自然就更容易推陈出新了。
要是在别的地方,朱标可能还有疑惑,但是,在香山县这几天的参观,他一下就明白了张一凡的意图,当即带着一点惊喜问道:「所以,你在香山县努力让老百姓都识字,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普通工匠肯定创造力低,但是,有文化的工匠,那创造力就高了,这是很自然就能想到的事情!
张一凡听了,当即回应道:「没错,并且他们学的,最好不是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等传统书籍,而是杂学,诸子百家中和自己干得活有关的那些。这么一来,他们就容易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博采众家之长,就容易出成绩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道:「我想到了一部分,总结了一些规律,写了书放在藏书阁,但是现在还没什么人去借阅。主要是香山县这边的学识水平还很低,处于一个识字的过程中。」
朱标一听,当即来了兴趣,便站起来说道:「走,去你的藏书阁看看。」
之前参观的时候,藏书阁是没去的,当然,宋濂他们是自己去的,反正朱标是没去。
相对其他皇帝来说,朱元璋绝对是个务实的皇帝,并且眼下大明开国才到第十个年头,朱元璋还在寻找他治国的理念采用何种学说为好?
受他的影响,朱标自然也是一个务实的太子。参观了香山县,感受到香山县的欣欣向荣,听了张一凡的解释,感觉到所谓杂学的经济效益,他当然是感兴趣的了。
张一凡看朱标很有兴趣的样子,他自然也是高兴,当然是陪同的,便跟着站起来说道:「那和大嫂打个招呼,就说我们出去了。」
「呵呵,不用,就让她们在那折腾吧!」朱标听了,只是笑了下回答道。
在县衙后院这边,张一凡挖了个小型泳池,教会了朱镜静游泳;如今朱镜静成为了教头,正在教太子妃和朱雄英游泳。
在岭南这种天气里,玩水其实一种享受,就算学不会游
泳,都能玩得不亦乐乎。
张一凡听了,便对朱标说道:「大哥,回头你也学下,很容易就能学会游泳的。到时候,我教你,或者让大嫂教你都一样。」
如果大明皇帝都会游泳的话,估计就会少几个落水死的皇帝了。在原本历史上,正德皇帝、天启皇帝好像就是和落水有关。
朱标听了,只是笑笑,没有答复这个事情。
他在香山县已经来了一段时间,总不能一直待在香山县,可香山县的一切,都是太新奇了,还有好多要看,要想,忙着呢!………………
藏书阁离县衙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
让张一凡和朱标想不到的是,出去逛的宋濂师徒,竟然就在这藏书阁阅览室。
张一凡修建这个藏书阁的时候,就是按照后世图书馆的样式来修建,有阅览室可以安静看书的。
并且,他对这个藏书阁的标准很高,比如,县衙里面才能享受到的冰块,藏书阁这里也有。
这么一来,香山县这么热的天,藏书阁这里就成了避暑热门地点,还是免费的那种,但是前提是在这里认真看书,要不然就会被赶走。
也是这个原因,藏书阁在香山县甚至以外的地方都有名,很多人就算为了避暑,都愿意来藏书阁看书,无形中也促进了香山县的文风。
阅览室有三处,其中两处是安静看书的地方,另外一处,有挡板隔开,允许小声讨论看书遇到的问题。
朱标和张一凡一过来,就有底下人过来禀告,说宋濂师徒在讨论问题。
不过朱标并没有马上过去,而是先看了下离他最近的两个阅览室,发现里面很多人都在认真看书,于是,他也没进去,就去了藏书阁,查看藏书阁的规模。
藏书阁这边,又分内外两层,外面一层,借阅者能自己动手翻看想看的书籍,如果觉得想看,就拿着书去管理员那边办手续;
里面一层,借阅者就没法翻看了,只能看到对应的书籍介绍,如果想看,就需要管理员帮忙取了。
朱标看了下,这里的书籍种类繁多,从经史子集到宗教经典,再到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等都有,但是要说量的话,还真不是很大。
张一凡陪着朱标,给他没事道:「这还是悬赏的结果,又派人把广州那边的书铺都买了个遍。如果要继续扩大藏书规模,恐怕还要去江南那边收集才行。」
从东晋开始,特别是宋朝南迁,带动了江南的繁华和文风的鼎盛。其他地方,终究是比不上江南的。
虽然张一凡觉得还不满意,可朱标却看得很是意外,连声赞道:「岭南这边能有这样的藏书阁,已经很了不起了。」
说完之后,他有些好奇地问道:「不是说,有不少你写得书么?我怎么没看到?」
张一凡听了,苦笑一下,用手一指边上空着的一大块地方说道:「大部分书都在那里,被人借走了!」
朱标一见,很是惊讶道:「那些都是什么书,这么受欢迎?」
张一凡听了,回答道:「《仙剑奇侠传》一套,《诛仙》一套,《三侠五义》一套,反正就是镜静闹着要听得故事,她都记下来,印刷成册,一些发卖,一些收在这里。」
有一点让他没想到的是,《三侠五义》比其他仙侠类的更受追捧。
朱标看过一些《仙剑奇侠传》,主要是里面的行文方式和他父皇讨论过,但是,忙于政事,他就算有兴趣,也没那时间看这些闲书的。
此时听到张一凡的话,便笑着对他说道:「你啊,还是闲,那么好的脑子,有想这些的时间,还不如多想些其他有用的啊!」
张一凡一听,却是不赞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