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艰(2 / 2)

大明的官员治政,首重户籍,若是任上官员治下的户籍人口几乎不怎么增长,就会被人怀疑此人的治政水平了。

这就像是后世某段时间内的唯GDP论,这样的标准当然不尽如人意,但总是要比没有标准强了太多了。

若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官员的治政水平,难不成真的就只看官员的任职年限吗?

眼前的陕西布政使明明知道这一点,却还是跟他说这样的话,明显是陕西真的撑不下来了。

朱元璋有些疲惫的揉了揉头,半晌没有说话,就在陕西布政使吓得半死的时候,朱元璋终于再度出声了。

“行了,这件事朕知道了,往后就暂且免了西北各地地方官们虎口增长的考核了。”

陕西的三位长官热泪盈眶,跪地谢恩。可见他们也是被这件事坑的不轻。

朱元璋停留在兰州,修整了数日,之前从漠北一路赶回大明着实吃了不少苦头,他这把老骨头虽然能坚持得住,可是朝中很大一批官员已经顶不住了。

纵然朱元璋觉得这些人就是废物,可也不能不给修整的时间,不然难免有苛待官员之嫌。

朱元璋趁着这段时间也是频繁的召见身边的这些臣子,试图想出来一个可以改变西北情况和土豆红薯推广的办法。

商量了许久,大家能想出来的建议也只能是从西北往外迁民,可是这样一来,整个西北的力量就又薄弱了几分,实在不利于西北的边防。

朱元璋终究还是没有下这个决心,一旦边防出现问题,整个西北都会糜烂,到那时就不单单是百姓溺婴的问题了。

要知道西北地区的边防,近乎是需要抵御来自三个方向的外敌,民生凋敝也是理所应当。

纵然朱元璋也曾下了力气,花费不少力量,想要重整残破的西北,终究只是杯水车薪。

再大的投入,也掩盖不了西北已经不可能恢复汉唐盛况的大势,这让朱元璋心中生出一股无力感。

他终究只是皇帝,而不是神仙,能够一言就改变一地的气候、土地等情况。

至于土豆和红薯的推广,也只能动用国家的力量,组织一批军屯,在各地做示范,并且将土豆和红薯的价格打下来,让那些豪门大户们无利可图,主动放弃垄断种子的行为。

但同时,朱元璋也一点都不认为这些大户们会那么自觉,同时颁布了诏书,敢囤积居奇者抄家。

只有配上刀子,这些大户才会乖乖的听朝廷的命令。

商定了这些,朱元璋在西北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匆匆走上了水泥道路,往南京赶。

之所以这么匆忙离去,也是因为朱元璋有些不敢看,甚至不忍心看西北的百姓们了。

朱元璋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愧对西北的百姓,明明执政二十余年,西北的情况依旧没有什么起色。

这对他的打击也是不小的,做不到的事,能怎么办呢?

只有不去看罢了。

一路上慢慢走到了河南洛阳附近,朱元璋再次停下了脚步,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是他选定的未来大明都城。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已经入夏了,天降暴雨,黄河也到了将要泛滥的季节。

朱元璋虽然也一直在对黄河水道进行修修补补,却也很少大规模整修黄河水道,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手里没钱。

这段时间朝廷有了钱,第一步做的,也是先整修淮河水道,谁让他老朱家的祖坟在那呢,黄河只能往后放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