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得弘光朝廷的大量中下层官员不得不掏腰包,以求躲过一劫。
注意是中下层
,而不是上层。
马士英之所以这么疯狂,是因为他有一个不好说出去的原因。
弘光政权的所有财政开支,靠马士英胡作非为得来的钱,勉强维持着。
一是弘光皇帝本人各种奢靡开支,二是填补军费亏空。
没有钱,怎么安抚尤世禄、江北四镇、浙兵等大小军头啊。
再加上弘光皇帝穷奢极欲的享受,比如到处抓民女充实后宫,把南京城闹得鸡飞狗跳。
马士英被搞得焦头烂额。
这样一对比,北方限制族田、重新分配土地的杨承应,是不是突然看上去眉清目秀。
最关键是人们发现,杨承应在保护中下层的利益,对付的也是占极少数的大官僚。
然后仔细一琢磨,杨承应建立的政权高效、行动力强悍,军队又百战百胜,对民间的救济力度大。
于是,北方看似闹得很凶的反抗,在几个大家族被镇压后,逐渐得到平息。
再加上前线军事的节节胜利,让杨承应有了南征的基础。
有些事是对比出来的。
十月初六,也就是李自成和孔有德、阿济格鏖战潼关,对南明朝廷一件打击极大的事发生了。
高杰在安顿家眷后,决定率军西征。
根据史可法的战略意图,先拿下被大顺军控制的归德府和开封府等地,再向南打下汝宁府和南阳府。
总之避开辽东军,打击大顺军。
盘踞在睢阳的军头,名字叫许定国。
许定国原本是跟着王绍勋混的,他嫌弃王绍勋没有大志,又吃不了辽东军的苦,于是脱离辽东军序列,带着数百兵加入明军。
然后,他后悔了。
人是逍遥了,可是罪没少受。
和大顺军作战屡战屡败,最后丢了山西。跟在高杰后面,一路靠捡漏到睢阳。
他兵少,连加入江北四镇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盘踞睢阳,勉强混日子。
外面形势峰回路转,许定国通过对比,发现还是辽东军给力。
实在不行,当个富家翁。
于是派人写密信给老上司王绍勋,求他当中间人,在杨承应面前求情,让他回到辽东军。
王绍勋很仗义,找到杨承应。
杨承应当即同意,毕竟在消灭德格类的时候,许定国是出了大力气的。
但是许定国脱离在先,不能继续留在军中,只能拿着伯爵的俸禄归隐田园。
许定国觉得可以,总比现在半饥半饱强多了。
而且他有两个儿子,读过书有文化,说不定还能混到好位置。
不幸的是,高杰知道了这件事。
高杰西征的时候,派人告诉许定国,让他出城来接。
许定国不肯。
高杰也是艺高人大胆,居然带着三百骑兵,亲自到睢阳,迫使许定国开城迎接。
当晚,许定国在府上宴请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