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生抬手揉了揉她脑袋“没什么,只觉得我的妹妹当真了得。”
潇潇不无得意“大哥这话应该方才在二哥面前说,好让他羡慕羡慕!”
她说“哥哥,我一定会让咱们全家都过上好日子的!”
宁安生将心头疑惑放下,点头应“好,哥哥和你一起努力。”
他说努力,那是真的努力,这几夜的烛火一直点到了深夜。
他深知自己基础比旁人差的太多,读书学习这种事没有捷径可以走,想要追上,唯有坚持一个道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想要获得成功,他须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几日过后,铺子和读书都成了日常,潇潇与大哥二哥早出晚归,宁丰年夫妻俩顾家看地,喂鸡洗衣,同时走访福缘村,将盖房子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得知大房这日子蒸蒸日上,村民们大多由衷替他们高兴,尤其是大房发财之余也不忘乡里——按照潇潇的提议,宁丰年正请村民帮着做竹筒。
用潇潇的话来说,竹筒不值钱,但宁丰年若是想一个人包办,那实在费时费力,得不偿失,若是以很小的代价让村民代为加工,既能省出时间做别的,也是给乡亲们赚点零花钱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宁安回当了掌柜之后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了,潇潇还没开始忽悠,他就已经很懂事地帮着劝说“爹你想,你一个人一天能做多少竹筒?只用您做的竹筒,我能卖出去多少杯乳茶?可要是乡亲们帮着做,我是不是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宁丰年一琢磨,好像是这么个理,况且当他把话往村长那里一说,村长大哥也是喜笑颜开,随后来找他确认接活的乡亲更是接连不断——能给家里添个进项,何乐而不为呢?
他觉得自己干了件好事,浑身也止不住洋溢着喜悦,但与他相反的是,老宅诸人这些天可谓阴云密布。
大房日子再好,再挣钱,他们再眼红心热,也没胆子往人家跟前凑,县太爷的板子不是开玩笑,没见宁二叔还在里头关着吗?
原本大房分出去后家里的劳力就缺了一个,如今宁二叔也不在,老两口不可能指望“读书人”宁老三帮着干活,也没办法说服已经全然将自己当成“大家闺秀”的宁小姑,费口舌转了一圈还得自己上。
两人一把年纪,甭说操持田地,就是家里那些个事儿也忙不明白,几天撑下来,那是腰酸背痛腿抽筋,整天哎哟哎哟地叫唤。
宁二婶就专门挑这种时候在门口或是嗑瓜子,或是端着海碗呼噜噜地扒拉。
左右已经撕破脸,她也懒得再装什么孝顺儿媳,如今她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再说银子到手也没人管她怎么用,吃够了被婆婆管束的苦,她可算是放飞自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但问题也来了,本来吃药就花了不少银子,她再这么有出没进的,手上很快就捉襟见肘起来,她一想不行,家里还是得有个顶梁柱才好,于是癫癫儿又试着往衙门跑。
这一跑,她自个儿都震惊——居然这回就真让她进去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