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与我为徒,是要学习我的能耐。那先得知道,什么是学习。”
“圣人无学,唯君子可学。学什么,学习圣人之道。”
“《论语》开篇立意的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何谓“学”?”
“学有四解,先“闻道”,再“见道”,再“学道”,而后“效道”。”
“不闻无处学,不见无从学,不学无以学,不效无法学。”
“学字四意,由浅入深,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学圣人之道,在实践中不断“效仿”和“校对”圣人之道,而后习之!”
“又何谓之习?”
“习字(繁体)上羽下日。”
“日属阳,雏鸟乘天地之气游于六合为之习,不“学”圣人之道,无以得乘天地之正气。”
“学,得圣道之体。”
“习,得圣道之用。”
“不“学”无以成其“习”,不“习”无以证其“学”,体而大用,这才算是“学”而“习”之。”
““学”而“习”之,必与其时,所以“学而时习之”。”
““时”者,天时,非依其时,乃与其时、时其时也。”
“因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君子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在现实中不断以圣人之道参照己身,不断地校对精进,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得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行成圣人之道,如此,不亦说乎?”
……
一边走,老人一边谆谆教导。
语速缓慢,但极为清楚。
老人对于《论语》的解读,与学校里的大相径庭,却更加合理而且深刻。
只是寥寥数语,这位师父学问之精之深,就让常闲心里凛然。
他搀着老人,洗耳恭听。
今天没有进昨天的屋子,老人特意给常闲安排了一间屋子,靠窗摆放一张书桌,桌前是一把椅子,靠里放着一张光板床。
老人指指书桌前的那把椅子,道:
“我专门给你配了一把椅子,这叫诫子椅,以后你就坐这把椅子听讲!”
常闲这才注意到,这把木椅的造型与寻常不同。
酸枝红木的质地,手摸起来包浆溜光儿滑腻,椅裙前有十二枚吊珠,椅背三朵花雕祥云拱着一面石板。
人坐上去,后背紧贴石靠,异常清凉。
诫子椅,顾名思义,指的是训诫晚辈的椅子。
古人认为观行止而知为人,所以特别讲究立如松、坐如钟。
这把椅子上的石靠太硌人,如果身子靠过去,背后会被磨得生疼,坐着的人必须正襟危坐,取“昼夜惕若”之意,随时警醒,不敢松懈。
“我少年时也是坐在诫子椅上进学。”
老人似笑非笑,他让常闲坐下,道:“所谓因因材施教,教之前我得知道你是什么材料,你先坐下来琢磨琢磨,说说这诫子椅的道道。”
常闲心头一紧,知道这算是入门考核了,他不敢怠慢,应了一声就开始察看琢磨。
这面石靠被镶成了椭圆镜形,常闲用指头叩了叩,质地很硬,而且是实心的。
按道理,这种椅子是夏天才用的,所以石质应以绵软阴冷为主,表皮光滑,背贴上去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