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你去让乐山大佛起来你坐坐(5K)(2 / 2)

“陛下,北方则是相反,北方战祸不断,传承下来的儒门中人,读书不易,更为守旧守古,陛下看洪武皇帝颁布的洪武正韵,衣冠复古诏,也是北方抵触,南方则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洪武初年朱元璋刚登基,就下了“衣冠复古诏”,要求恢复华夏衣冠,汉唐礼制,不准老百姓穿胡服胡冠,大人小孩都要遵守,小孩如果留蒙古样式的搭头,要被阉割小叽叽,全家流放。

之后又编撰“洪武正韵”,禁止明朝范围内的胡言胡语,通行南京官话,在礼仪风俗方面全面遵循汉家风俗。

当时还明令禁止胡人嫁娶,必须要和汉人通婚,取汉名用汉俗。

这些律令在南方推行的都极为顺利,反而是北方……屡次引起叛乱。

这也是现如今,大明在北方收不起来赋税的一个重要原因。

甚至现如今,大明南北方也有这种隐患,北方大地历经辽金元三代四百多年,胡风更盛,南方人不认为北方人是华人,称他们为北狄,而北方人也很鄙视南方人,称他们为南蛮子。

洪武十八年的科举案,就是这样……南方儒门中人争夺话语权,主考官将北方生员士子的儒学贬的一文不值,不予录取。

这是学术话语权之争,也是南北之争的缩影。

实际上无论是辽,还是金国,元朝,甚至是西夏,北方的儒学一直昌盛,西夏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给孔子封帝,封他为衍圣帝的王国,而元朝灭金之时,蒙古人攻进了大都北平,将金国宫殿毁之一炬,唯一留下的宣政院改成了孔庙。

忽必烈之后的皇帝登基,也要拜孔子,对山东曲阜孔家多有褒奖。

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不科学,但是在南方尤其是南直隶范围推行简化字,此事可行。

朱允炆大喜,还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自己闭门造车半天担心这担心那儿,就怕自己成王莽,搞出民变来,现如今看,这件事情自己还是考虑的太多了。

“陛下,您若是想行新法新俗,先在南直隶施行即可,陛下您所说的简化字,唐代便有,只是不甚流通,文人颇为鄙夷,可先在公文文书使用,渐渐民间就会效仿学习。”

姚广孝说道。

“四叔啊,皇家学院的选址,你看着办,朕先去忙了。”

朱允炆撂下一句话,拉着姚广孝便匆匆离去。

朱棣望着自己这个大侄子的背影轻轻摇头,但他也深知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如今的大明,仅就南方而言,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如浙江,苏南一些地方。

这还是南直隶府……

到了北方,这种情况更夸张。

北方官话杂七杂八,金人,西夏人,辽人,蒙古人,经过几十上百年融合,还没有完全将语言风俗融合,现如今大明想要统一官话,任重而道远。

好在,大明皇家学院选址也不难,直接将皇城中东西直卫的营房改建即可,还可以直接用禁卫军的较场坝练习军阵。

“张玉,马和,你二人率一队卫所兵去丈量东面,丘福,朱能,你二人率一队卫所兵去丈量西北,今日我们就要将这皇家学院勘定完毕。”

“十一月天子会御驾亲征,到时,你们悉数随行……”

“安南之兵并不堪战,但我大明军兵难抵瘴气,征安南,重在兵员素质,你们要用三个月时间,给天子练出三千能堪死战的精锐来。”

“啊?燕王殿下,那你呢?”

“到了那日,你们便知道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

“暴大人,齐大人,朕想到怎么解决简化字的问题啦!”

朱允炆兴冲冲地跑进了内阁。

内阁诸臣,在暴昭带领下,都在埋头批阅奏折,在朱允炆的权力下放下,内阁诸臣每个人都十分繁忙,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但是他们的干劲很足。

“哦?”

暴昭抬起头来,手中还拿着笔。

“陛下,若是推行简化字,儒门恐会反对。”

暴昭说道。

暴昭掌管刑部多年,在他看来他自己是法家之人。

朱允炆哈哈大笑道:“暴大人,此事易,有洪武律令在,并非难事。”

齐泰也放下笔,奇怪道:“陛下为何提出通行简化汉字?”

朱允炆指着齐泰书写的公文,说道:“你看,就这个開字,若是用简化字,只需要写开四笔,方便简捷,便于推广,若是用繁体,则要写多许多,白耗笔墨。”

齐泰皱眉道:“陛下,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臣担心民间反对。”

黄子澄也说道:“非是民间反对,我大明有许多书院,多有博儒,他们著书立说,生员遍布朝廷,若是使用简字,官员不稳啊。”

朱允炆摆摆手,说道:“你们放心,朕早就有考量了,简化汉字,此事若是放在别时极难,放在当今并不难,诸儒门世家,南方最多,他们得了朕免除人头税的恩惠,自然会为朕呐喊。”

身后跟着的姚广孝笑而不语。

但是看向朱允炆的目光多了几分赞赏。

“若是他们反对朕,那就是反对朕的一切政策,自然要在各种事情上下文章,那朕也只好收回免除江南赋税的旨意……”

“哎,朕其实不少那种人的。”

众人皆思索一番,倒也是这个道理。

朱允炆又问齐泰:“那安南陈朝的使者,还没给我们大明写战书来!?”

齐泰原来管着礼部,如今内阁将礼部还是分给他掌管,他也做的十分出色,黄子澄辅佐他,两个人搭档,把大明礼部事宜做的稳妥有序。

齐泰为难道:“陛下,那安南陈朝使者只写罪书,不写战书,还说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安南无罪,大明不可擅动刀兵。”

朱允炆怒道:“咚咚咚东个头啊,我祖布衣也,不识文化,马上以安南国主的名义写一份战书,放在安南使者居住的地方,然后翻出来。”

齐泰人都傻了。

黄子澄道:“陛下,这不合礼数啊。”

“安南小国也,而且朝贡素来勤勉,虽说侵占我国土,却并无其他太大悖礼之处。”

在儒家文化藩属圈内,这种国与国之间的阴谋很少……

毕竟,要打之前,都得先打打嘴炮,互相派遣使者,说一些勿谓言之不预也之类的话。

现如今,我大明开战都这么狂野了么?

“黄大人,川蜀乐山有座大佛,你可以过去乐山看看,多拜一拜,求他站起来,把座儿让出来。”

黄子澄疑惑道:“呃……陛下,这是何意?”

朱允炆翻白眼道:“让乐山大佛起来,你上去坐坐,安南狼子野心,且国内如今骚乱四起,我大明作为安南宗主,当然要帮助安南出兵平乱啊,你第一天出来做官啊。”

“安南的百姓在哭泣,安南的黎民在受损,大明的广西云南边民在遭乱军劫掠,这时候当然是要出兵帮助安南平叛啊!”

“人家安南国主的战书都写来了,你还要菩萨心肠,你是不是男人啊!”

朱允炆怒道。

暴昭小声地说:“陛下,可是那战书不是……”

“那我们退一步吧,安南使者不是说了,安南求援,大明当然要出兵平叛咯。”

“问问他们,能出多少钱,我大明出兵也是要军饷的。”

“呃……”

齐泰,暴昭,黄子澄,都呆住了,以往宗主国帮助周边小国平叛,从没说过钱没钱神马的,问题这是脸面问题啊。

如今圣上,为了钱,这是连脸面都不要了吗!?

朱允炆见他们发呆,怒道:“岂不闻子路赎人之事?”

“我大明帮他们复国,收点路费军费不是应该的嘛,你们现如今心软,那以后谁还闲得蛋疼去帮助藩属国平叛呢!?”

内阁中诸多大臣翰林,都是博学鸿儒之辈,全都呆住了。

这着实是考点盲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