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德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门学问?
竟然需要这么多重要的人一起为编修,且更是惊动始皇帝陛下?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带着懵逼的神色,甚至就连方才陈珂点名的那几个人都是一脸茫然,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样。
下面有人没能够忍住,开口问道:“敢问丞相,这所谓的「德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门学问?”
“又是一本什么样子的书籍?”
“为何要惊动始皇帝陛下,并且召集如此多的大贤呢?”
这个人的问话没有问题,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编修名单,因为方才陈珂所说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个「等」字,说明不仅仅是前面点的那些人。
但,你瞧瞧吧。
光是方才点的那些人已经足够证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
不说始皇帝陛下。
只是说其他人。
太子殿下,陈珂丞相的弟子,现如今大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甚至已经开始监国、参与一些朝政,更是未来大秦的主人。
李斯丞相,也可以说是「李子」,诸子百家中现存的唯一一位「子」,也是「后诸子百家时代」唯一诞生的法家先贤代表。
可以这样说,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够扬言自己能够比李斯更能代表法家。
以如今李斯的成就来说,即便是韩非在世、荀子复生,也不能够说他们的地位和学识会比李斯更渊博。
颜崆,大秦儒家正统的嫡系传人,孔儒的唯一嫡系传承者,儒家现任的领袖之一。
刘思,农家现任领袖。
公孙坤,名家现任领袖。
仅仅是名单上出现的这几个人,已经是囊括了如今大秦各大流派的一些领袖人物,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一位副主编是陈珂?
陈珂何许人也难道还需要再介绍么?
因此,这个「德学」所有人都开始关注,并且想要知道他象征着什么。
陈珂看着众人迷茫中带着些许紧张的神色,笑了笑,他知道这些人在担心什么事情。
其实说简单了,他们在忌惮陈珂开创一个新的「家」。
诸子百家如今在大秦争夺自己的话语权,他们拼命地为大秦效力,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流派流传的更远一些。
各家现在打的狗脑子都出来了,却没有一家能够真正的占据主流地位。
这是为什么?
因为除却法家之外,其余所有流派都未曾在大秦建立的时候,就帮扶大秦,可以说法家是大秦的根基,秦律便是法家最大的底牌。
没有人可以否决秦律,因为否决了秦律大秦势必会大乱。
但那些其余的流派,比如儒家、道家、墨家、农家等诸子流派会放弃么?
当然不会。
事实上,这些流派早就是开始了自己的反击。
比如儒家。
儒家最开始的时候是走的与大秦、与法家为敌的路线,可是自从孔家的人被驱赶,自从上次以项羽、张良等人为首的六国叛逆被绞杀之后,儒家走的就是单纯的融入大秦,与法家为敌的路线。
他们以百家宫为根基,开始忠心耿耿的完成始皇帝布置下来的任务。
一些儒家的领袖也是开始走进大秦的基层政治,真正的看到那些底层的黔首们,开始为黔首服务,而不是站的高高在上,去评价该如何治国。
儒家从治国转为了治民,这便是他们的改变,也是他们的反击。
如今的大秦地方郡守,几乎有十分之三都是儒家的人。
其中优秀的便是几个代表领袖,如三川郡郡守石悬尼、河东郡郡守、上党郡郡守曾露、孟秋二人。
朝廷中央也有百家宫博士、文宫宫长颜崆、少府萧何、丞相署一级文吏曹参、制造署署长陈平等人。
这些都是儒家的人。
而墨家的反击则是从最开始就来了,他们的反击最开始是派遣了陈珂来到大秦,勘探这里的一切是否可以让墨家融入。
后来陈珂站稳了脚跟后,将自己的师兄带来,左歌与林方等人占据着「陈珂」这个优势,他们高高在上,并不与法家、儒家等人争夺。
可却没有人能够忽略他们的地位,更何况他们完美的融入了「制造署」与「少府」「市物署」三个机构,这三个机构几乎是变成了墨家与公输家的自留地。
道家来的最晚,但也依旧是派遣出来了战国时期最有盛名的「庄子」嫡传关门弟子、蔺相如之子蔺景的唯一弟子焉正春前来。
他如今担任的是百家宫中「哲学宫」的宫长。
老庄之流在如今的大秦并不盛行,焉正春也暂时没有找到办法和机会扬名,于是他走在了颜崆的身边。
道家与儒家本就是有前尘纠葛的,毕竟当初孔子前去寻找老子问「礼」,可以算是老子的半个学生了,所以颜崆和焉正春一拍即合。
农家的人就更是鸡贼。
他们直接嵌入了大秦最不可能抛弃的一个地方,「种植」。
不管是新式粮食的种植发展推广也好,还是香料的种植推广也好,亦或者是棉花的推广种植研究也好,全然都是农家的人来的。
可以这样子说,这几个流派趁着法家腾不出来手的时候,已经在法家的身上钻了不知道几千个空子。
即便是法家这种庞然大物来说,在同时面对如此多的敌手也是会感觉到恐惧的。
所以现在法家与其余的众多流派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但,这些人同样会很害怕这种平衡被打破。
比如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创建了一个新的流派,这个人物非常恐怖,这个流派非常庞大。
当这个流派出现的时候,还有其他人的活路么?
当然,这种举足轻重的人物很难出现,即便出现了也不一定能够结合自己的思想创造一个流派。
但巧合的是,如今的大秦,真的有这样子一个,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改变大秦,又有足够的思想可以创造流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