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二章难题
何夕本来就不是什么技术达人。
而今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复杂,很多地方不是专业人士都不大明白。而且大明技术与现代科学理念结合形成的技术传统,是与后世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也增加了何夕理解这个时代文献的难度。
可以说,即便一个现代工程师过来之后,想要搞明白这个时代,也需要学习一段时间才能看明白这个时代的技术文书。
无他,后世很多工业技术上的专用名词都是舶来词。而这个时代都是从古书之中借出来的。单单名词都不一样,更不要说一些技术细节了。虽然原理一样,但是表现在具体技术细节的处理上,却有很大区别。
因为何夕建立的科学体系,是在挖掘了明代手工匠人的技术。一些明代高超技术手法都融入了科学体系之中。
这些技术放在后世,都是能够申请非遗的那种。
于是,后世很多种非遗都不存在了。因为他们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源头,融入了科学发展的滚滚大潮之中了。但是这些技术的存在,也让很多技术在原理上是一样的,但是发展上却截然不同。
就好像马屁股决定火箭直径这种看似奇葩,但是很现实的东西一样。
再加上何夕的事情也很多,根本没有时间去追踪了解最新的技术更迭。于是就造成了而今的局面。
或许在一些大方向上来说,何夕还能给予一些指点,但是具体的事情,却万万不行了。
就好像而今铁路桥问题。
怎么设计?
何夕皱眉说道:「这样的事情,今后就不要问了,转给北京国子监,挂上悬赏吧。算了,」何夕想起了后世几个常见的铁路桥。说道:「今天算了,等议事结束之后,私下再谈。」
他也是需要时间去看看他的那些书籍的。
葛天工听了,大喜过望。
他专门提起技术问题,其实也有与何夕多接触的想法,毕竟只要接触了,关系才能好。关系好了,才能有好处。
葛天工说道:「是。」
何夕说道:「其他的问题没有了吗?」
葛天工说道:「没有了。」
何夕说道:「爬坡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我看这坡度不低啊。」
葛天工说道:「这个坡度问题,我思考了两个种解决办法,第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坡度比较高的几个站,多安置一些火车头。等火车通过的时候,临时增加火车头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增加牵引索,这样在每一个陡坡增加一座蒸汽机站就行了。」
增加火车头的这个方案,平平无奇。
至于增加蒸汽机牵引,这个方案看似很奇怪,就是在陡坡的地方固定好一台蒸汽机,等火车到的时候,先放下钢索,挂在火车头上,然后拉上来,增加一个牵引力。
何夕倒是没有想过。不知道,这个方案的灵感,是不是来自纤夫。
何夕随即想到,小时间学过的课文,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的火车道,就是用爬坡的。具体是怎么设计的。何夕一时间也想不起来了。心中暗道:「老了,不中用了。」
何夕问道:「都实验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