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三章 纺织危机(1 / 2)

香江大亨传奇 周老怪 2022 字 2022-10-12

“李先生,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建地产的老板徐世勋!”包玉钢指着徐世勋说道。

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包玉钢并没有喊阿文。

而之所以介绍的是中建地产的老板,而不是徐氏集团的老板。

完全是因为徐世勋的二哥还在,而在徐爱周去世之后,徐家产业由三个儿子掌握。

而虽然徐家的矿产业、地产业和航运业分别分给三个儿子掌握, 不过徐家并没有分家。

所以徐世勋才可以在他二哥去世之后重新掌握徐家大权,而徐家不是被分裂开。

“徐先生好,今天算是沾了徐先生的光了,黑色闪电很不错!”李志文笑着伸出手说道。

伸手不打笑脸人,再说两者没有什么矛盾,自然李志文好说好话了。

“李先生喜欢就送给李先生好了!”徐世勋也笑着伸出手握住李志文的手道。

“君子不夺人所好,我对赛马也没太大的兴趣!”李志文说道。

“李先生客气了,不过黑色闪电确实还小, 在赛马中还不是什么顶尖的, 这样吧,约个时间李先生可以来我的马场看一看!”徐世勋说道。

李志文知道再拒绝就不好了,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而徐世勋看到目标已经达到,就和霍鹰东和包玉钢说了几句离开了。

而包玉钢的目的也达到了,赛马也已经结束,就和李志文约了拜访徐世勋的时间分开了。

李志文离开跑马地,前往了位于铜锣湾的麒麟服饰总部。

郑超昨天打电话说有事情要汇报。

“老板!”郑超已经等在麒麟服饰公司门外了。

“进去说!”李志文言简意赅道。

就这样李志文和郑超一前一后进入了办公室。

“阿超,你说的有什么事?”李志文开口道。

“老板,目前香江的纺织工会正在进行联合,想要提高纺织原料的价格,我们麒麟服饰公司算是香江第一家成衣制造,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所以我特地汇报。”郑超说道。

“纺织工会,涨价多少?”李志文问道。

“距内线汇报说至少三成。”郑超说道。

“三成,好大的胃口!”李志文冷笑一声道。

郑超听到李志文的讥讽没有开口说话。

实际上虽然你李志文算是香江第一华人首富,但是这名头又不能让别人纳头就败。

纺织工会占有香江九成以上的纺织原料。

所以麒麟服饰公司依然要受纺织工会的制约。

“纺织工会那边的具体情况是如何?”李志文问道。

“老板, 这些纺织工会的会员大多是沪上佬过来的, 这是他们的资料。”郑超说道。

李志文拿起了郑超递过来的资料看了起来。

为什么香江的纺织工会被沪上佬给把持,这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香港早期工业起飞的资金和技术主要来自沪上,而劳力主要来自邻近的华南农村。

香港工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单纯从转口贸易中赚取经济收入到输入原料加工成品,最后输往世界市场销售,从而赚取“附加值”的转变过程。

纺织制衣业是这种转变过程中的先驱。

战前,香港仅有少量山寨式纺织制衣工厂。

150年,香港纺织制衣工厂逾五百多家,雇用工人两万五千名,约占制造业雇员的三成以上。

160年,香港纺纱厂逾三十家,员工一万六千名;织布厂逾三百家,员工两万五千名;制衣厂六百八十九家,员工四万两千名。

其中制衣业发展最快,工厂比150年增长十六倍,员工增长二十倍,员工数占整个制造业员工的188%。

纺织制衣业的发展,带动香港整个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香港的纺织品出口, 占总出口量的三成左右。

从六十年代起, 香港更注重发展附加值高的制衣业,遂成为世界成衣中心。

173年,香江成衣出口量首次超越意大利而摘取世界第一。178年,香江虽然不及意大利同年出口值的三十三亿五千万美元,以三十三亿两千美元而退居第二位,但在世界制衣业强国如林的情况下,香港以一个弹丸之地的经济区,确实很厉害。

从八十年代初起,香港劳务成本高涨,粤省成为香港纺织制衣业的后方工厂,纺织品仍可在国际上保持强大的优势。

沪上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在五十年代前,沪上纺织品产量占全中国的一半以上。

沪上纺织业迁港有两次。一次是香港沦陷前,当时沪上沦为日伪统治,而香港相对太平。

这些在港沪商的纺织厂,一小部分在日本战败迁回沪上,大部分则留在香港。

由于沪商的带动,香港本地商人开办了一些山寨式织布厂。

第二次迁港,是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最初是举厂南迁,主要是纺织人才及资金的流入。这一次迁港规模较第一次大得多,并且遇到劳力资源丰富的大好时机——有几十万内地移民涌向香港,廉价劳力取之下尽。

在香港政府推行工业化之前,香港的纺织业已有相当的基础。在工业化起步时,纺织业一马当先,成为众业中的明星,带动了香港百业的发展。

在香港的华商界,从事纺织业的沪商率先打破粤商称霸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