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全行业衰落(1 / 2)

<sript><sript>

“王教授,不好意思啊,来晚了。”

那个中年男子嗓音洪亮,看得出来,他和王成祥很熟悉,言谈举止也比较随意。

王成祥笑笑,然后给双方做了介绍。

李东,金陵一家电子元器件厂的副总工。马晓初,国营厂的工程师。

萧白热情的和两人打过招呼,就带着大家出门,上了自己的蓝鸟车。

“萧董,你这车可比我们厂长的座驾要高级多了。”

李东坐在车上很有些感慨,像萧白如此年轻的董事长,他还是第一次见。

特区,特区,果然和内地城市不一样啊。

萧白笑笑,这话他可不好接。好在路途并不远,二十分钟左右,王铁军就把车停在了一家海鲜酒楼的门口。

一行人下车,来到了萧白之前预定好的包间。

等酒菜上齐,萧白举杯和大家碰了三杯之后,酒桌上的气氛就逐渐热络了起来。

尤其是李东,对方虽然也是搞技术的,但为人却很幽默。时不时的讲两个小笑话,亦或是评点一些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往往都是妙语连珠。

一直到几人喝得尽兴了,王成祥才开口说道“小萧,你那家微电子公司还需不要人?”

“需要,当然需要!王教授,这么说吧,我们公司对于人才的渴求是无止尽的。”

萧白当即表态,一番豪言壮语听在李东和马晓初的耳朵里,都说不清楚是什么样的感受。

在酒桌上一直活跃的李东,情绪突然之间就低落了下来“萧董,我还以为我们这些人走到哪里都被人嫌弃呢。”

马晓初赶紧拉了一下他,笑着解释道“王教授,萧董,李工有点喝多了,你们别介意。”

王教授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了一声叹息。

“不是,李总,怎么突然之间你还伤感上了呢?来来来,别想那么多,喝碗汤醒醒酒。”

萧白搞不清楚对方这是唱的哪一出,就赶紧岔开了话题。

“萧董,我也不瞒你,我和小马都已经辞职了。特么的,好好的一家工厂,如今变成了啥样子?最可恨的,这种情况还不是我们一家,而是全国有很多家。”

李东干脆就敞开了说,把心里埋藏了很久的话一股脑全都说了出来。

“萧董,你可能不是很清楚,自从年咱们整个电子行业‘拨改贷’之后,多数企业都是在艰难度日。

现在有本事的,都在积极争取国家的技改资金,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比如像我们厂,就从rb引进了一条英寸的二手生产线。

可可题是,三年过去了,生产线的投产还遥遥无期,人家国外的英寸生产线都马上要遍地开花了,企业能搞好才怪!”

李东越说越来气,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口就闷了。

“还是我来说吧小萧,咱们的电子工业其实是有着很深厚的积累的,一直到年代初期,咱们和集成电路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老美,也不过只有年左右的差距。

进入年代之后,风向变了,大家都热衷于引进,引进技术和生产线。可题是,人家给你的就一定是先进的吗?

我举个例子,这些年全行业一共引进了条集成电路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建成投产的还不到条。不是我悲观,最终能建成达产的,绝对不会超过、条。”

萧白上次见王成祥教授的时候,对方可没有说过这些事。

但他对于年代国内放弃自主研发,改走“引进吸收”的路线,还是知道的。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萧白不想评论。但有一点,放弃了自主技术的进步,妄想彻底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中,其实是很天真的。

科技无国界,没错!但科技工作者有没有国界?等你彻底开始依赖国外的技术、产品,所谓“全球化”的口号能不能阻止人家对你的封锁呢?

其实都不用等到几十年以后,再过几年,萧白记得大概是年吧,一群主要的西方国家将会签署“瓦森纳协议”,其宗旨就是联手搞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至于近年来名存实亡的“巴统委员会”,不说也罢,那同样是一个曾经对我大搞技术封锁的组织。

只是到了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才大幅放宽了有关的技术出口。

但很快还会有“瓦森纳协议”在后面等着呢。

王成祥看到萧白一直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什么,随后又加了一句“小萧,我在这里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国内电子行业最多三年,就会全军覆没。”

王成祥语出惊人。

但萧白知道对方说的是对的。

除了军事领域,国内电子行业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像我们国家最早造出离子注入机的魔都电子元器件五厂,产品曾经大量出口rb,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也破产倒闭了。

“王教授,我同意你的观点。现在全行业为什么会烂到了现在这个程度?我认为‘拨改贷’起了很坏的作用。

“拨改贷”本身没毛病,可企业没有了拨款,在承担银行利息的同时,还要全额上缴利润,那不是和开玩笑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