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事总会因为人的选择,而变得复杂起来。
尤其是对形势悲观的人,更加容易走极端,或者背负的压力太大,滋生出急躁冒进情绪。
陈新甲当初就任兵部尚书一职,也是雄心万丈,想要辅助皇帝中兴大明。
奈何现在情况越来越复杂,绝不是他能立即改变的。
派出去的张若麒还没有返回,回家冥思苦想,要解决难题的陈新甲灵光乍现。
他等不及张若麟和洪承畴商议的结果传回来,便向皇帝提出速战速决,鼓吹主动出击,并给出了大明四路进兵的计划。
一路出塔山,赴大胜堡(在今锦州西北),攻敌营之西北。
一路出杏山,抄锦昌堡(在锦州北),攻敌营之北。
一路出松山,渡小凌河,攻其东。
一路为正兵,出松山,攻其南。
即采取四面围攻的战法,攻击围锦之清军,以解锦州之围。
倒是与唐通所献上的策略,有一二分符合的地方。
对于这种军事上的谋划,崇祯并不是很擅长。
但他总感觉陈新甲提出的方略,有些熟悉。
一时间没有想起来,到底熟悉的地方在哪里。
但崇祯也信任洪承畴,没有轻易做出决定,而是让他在辽东自行决断。
接到陈新甲规划的方略,饶是洪承畴表面功夫涵养好,也差点气的跳脚骂陈新甲,这是让自己去送死。
他断然不能同意这种打法。
崇祯没想起来,但是洪承畴却能立即想起来。
当年杨镐指挥萨尔浒之战就是兵分四路,四面出击,结果被努尔哈赤逐个击败,最后被关进诏狱,判了死刑。
在洪承畴看来,陈新甲这根本就不是想要大明取得胜利,而是为了要大明损失在辽东的所有军事力量。
这么多援军以及关宁都折损在此,洪承畴相信大明就都玩完了。
光靠这靖辽侯吴国俊手底下的那仨瓜俩枣的,他不相信吴国俊会为大明皇帝坚守到最后一刻,指不定会拿着崇祯的脑袋去投降贺今朝换取前途。
这种事,洪承畴也不过是在心里想想,没有说出来。
毕竟靖辽侯可是陛下心中的无双上将,如同杨嗣昌一样,谁敢在言语上重伤他们这一文一武,崇祯都会亲自下场为他们二人辩论的。
洪承畴对他麾下这么几号人的能力,也是能分得清楚的。
麾下能打的队伍只有吴三桂、白广恩、马科、唐通四人,其余超过一半的都是得配合作战。
特别是白广恩这种半路投降的想要洗白的,更想证明自己不比原来的大明士卒差,故而作战时多卖力的很。
现在兵部尚书陈新甲要他洪承畴把敢战之兵分作四路,这不扯澹呢?
大明精锐士卒对上清军精锐士卒本来就吃亏,再分散,那就更加吃亏了。
敌众我寡,是断然不行。
因此,洪承畴主张且战且守。
具体方案是坚持久守松山、杏山,转运粮饷。
锦州的防守坚固,不易攻破。
拖延的时间越长,越不利于清军以及协助它作战的朝鲜。
过了秋天,敌人必然难以接济,那时伺机再战。
总之,是先守后战,待敌疲困之时再战。
如此设想有其一定道理。
明朝虽然衰败,但其国力远比大清雄厚。
长期下去,大清是难以维系的。
皇帝对于洪承畴还是信任的,让洪承畴放手去做。
但,陈新甲坚持他的观点。
前线督师与兵部尚书难以取得一致的观点。
一方面是洪承畴是知兵之人,又在前线,自是晓得该如何应对。
但陈新甲考虑的则是部队驻久了粮饷缺乏,皇帝下令赏赐一万两银子,还得扣扣嗖嗖,东拼西凑。
若是洪承畴长久的在辽东进行战事,大明根本就打不起的,能速战就速战。
可陈新甲没有考虑过,其实清军也遭不住这么长久的拖延。
但最终时间拖的越久,赢家可能既不是清军也不是明军,而是锤匪罢了。
郎中张若麒见明军与清兵交锋有一点小胜,就密奏皇帝认为锦州之围可以立即打破。
陈新甲写信给洪承畴让他立即进攻,皇帝也准许刻期进兵。
但洪承畴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拒绝速战速决。
从五月到七月三个月期间,大明援军屡进,清军亦奋力阻击。
双方在松、杏之间不断发生战斗。
可总体而言,大明援军锐气正盛,颇有战斗力,小有胜利。
就连一心想给大明当狗,可在现实面前不得不给清军当狗的朝鲜人,也一直都在关注双方的战事。
经过他们的亲身观测,清人围锦州,数次与汉兵交战,而汉兵尚强,亲王派人去“汗王”处请求援军。
而且朝鲜还把情报传回本国,清人与汉兵相持,清国三大将降,二大将战死,恐大明会战胜。
朝鲜高层方面得到这个消息,都极为亢奋,忍不住多喝几两小酒。
毕竟当大明的狗,才是他们最愿意干的事啊!
唐通听着硕托的汉话还是有些口音:“你方才说的是真的?”
“我骗你做什么?”硕托指了指他自己的脸道:
“若不是怕我的面孔过于熟悉,也跟着你一起在这里等待结果了。”
唐通倒是觉得大帅的思路有些奇怪。
这近三个月的战事,一直都是明军占据优势,清军不利,他怎么就觉得洪承畴会败?
“若是还有不明白的,就看看这封信,看完后烧了就行。”
硕托掏出那封密信,叫唐通仔细看。
贺今朝给他写的亲笔信,跟硕托与他说的差不多。
若是洪承畴战败,你就投降清军,以待将来起事。
大帅对于辽东的消息来源过少。
这几年往辽东安插的谍子也有,不过多是能探听纸面上的事情。
就连硕托也是动了一些他自己的心腹,但多是下层军官,对于大清高层消息来源,几乎没有。
皇太极往锤匪地盘扔谍子,也有安稳下来的,只不过探听的消息多是没什么用,也不好往外传递。
贺今朝也往皇太极的地盘扔谍子,探听的也多是杂七杂八的一些消息。
唐通对这些都略过,仔细看了看贺大帅对于辽东战事的分析。
洪承畴虽然是个有本事的人,但大明朝廷的那些官员不给力,无法完听从洪承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