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消息(1 / 2)

(),

“咱们为什么要去襄阳?”张献忠询问道。

“襄阳是杨嗣昌屯驻之处,那里有无数的粮饷、火药、弓刀都存放在那。”

徐以显摸着自己的胡须:“杨嗣昌如今被锤匪围困在重庆,焦头烂额,左良玉等官军也惧怕锤匪的威慑不敢入川。

所以我猜测杨嗣昌对左良玉等人极为生气,那这些军饷没有杨嗣昌的守令定然无法下发。

大王可派人先去打探消息,我大军缓慢而行,叫罗汝才再次假扮我军与勋阳方向的官军对峙。”

“不。”张献忠摇摇头:

“贺今朝的外甥对重庆围而不攻非常有猫腻,额觉得额要率领轻骑连夜赶路,直扑襄阳。”

“大王英明。”

徐以显也觉得理应快刀斩乱麻,倒是他欠考虑了。

锤匪能与自家主公达成一致,他凭什么不能与官军达成什么协议合作呢?

这都是说不准的事!

徐以显向来要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贺今朝的行为,他凭什么要拉自家大王一把,还不是想要利用他。

大家都是准备争天下的,怎么可能会和和气气的?

你死我活才是常态!

万一等己方没跑远,贺今朝就把杨嗣昌从重庆放出来,继续追击他们,这种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徐以显认为可以按照贺今朝的协议走,但并不是要马上按照他的布置走。

张献忠定下策略之后,便立即行动。

他以一昼夜行军三百里的速度,跑向襄阳。

而途中恰好遇到杨嗣昌的使者,张献忠大喜,直接宰了使者,拿到杨嗣昌给的军符。

徐以显更是极为欢喜,当真是想要瞌睡送来了枕头。

为了能够顺利夺取襄阳城,他做出了周密的计划,买通官吏充当内应,让士卒装作商人,运车进入城内,准备好武器以及火油等。

张献忠命令样子刘文秀带领二十八骑伪装成为官军,持军符先驰至城下。

刘文秀羊称奉杨督师命令,前来调兵,守城官军验符相信,开城放入,安置在承天寺。

而正如徐以显所料,襄阳城防比较薄弱。

杨嗣昌入川后,只以监军佥事张克俭留守该城。

入城的流寇在刘文秀的带领下,夜半乘守军熟睡之机,放火焚烧承天寺及襄王府等处。

城中百姓民望见大火,纷纷夺门出逃,顿时城中大乱。

监军佥事张克俭仓皇奔救,为刘文秀所杀。

城中内应放下吊桥,迎接大部队,襄阳城不战而下。

城中一片混乱,遍地举火,满城百姓从睡梦当中惊醒,四处逃窜。

因为没有人想到作为杨嗣昌的驻地,襄阳会落入贼子手中,关键是一点风声都没有。

城中哪里冒出来的贼寇?

百姓与士卒都和贼寇搅合在一起,根本就无法辨认少数的贼人,大家伙都在烟熏火燎当中奔逃。

天明,张献忠所部大队人马驰至,襄阳正式易手。

张献忠进城后,打开监狱,救出了观音岩之战被俘的献忠妻妾和军师潘独鳌。

收降守城明军数千人,缴获杨嗣昌所积五省饷银、弓刀、火药等无数。

活捉襄王朱翊铭及其从子贵阳王朱常法。

获得如此俘虏以及缴获,张献忠极为兴奋。

有了这批补充,他便可以弥补先前的损失。

而且也可以不断的壮大自身。

须发皆白超过七十岁的襄王朱翊铭被人押到西门城楼上,吓得浑身发抖,跪在张献忠脚下,大喊着:

“求千岁爷爷饶命。”

张献忠对于贺今朝不怎么杀藩王的行为极为鄙视,他岂是随便一个人求饶,就能放过他的人。

“襄王,你才是千岁,倒是要叫我千岁,我也不要你别的,只要你的脑袋一用。”

朱翊铭一听冷汗直流,甭看他这么大岁数了,可是借头这件事,谁不害怕啊?

“宫中金银珠宝古玩任由千岁爷爷搬走。”

“湖涂,杀了你东西也都是我的,更何况你还有什么法子不让我搬?”

“千岁爷爷为什么非要杀我?”

朱翊铭不明白他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就不能老死呢!

“其实我真正想杀的不是你,你不借我头,那杨嗣昌就不会死。”

张献忠对朱翊铭笑道:“吾欲斩嗣昌头,但嗣昌远在蜀中,今当借王头,使嗣昌以陷藩伏法。”

朱翊铭闻言大惊失色:“千岁爷爷且慢,杨嗣昌乃是皇帝的宠臣,纵然是杀了我,他也不会有事的。”

“我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于是,张献忠将朱翊铭及朱常法,兰阳王母徐氏等四十三人斩首。

张献忠还打开府库取出十五万两白银赈济饥民,并且进行征兵。

襄阳是明朝亲王的藩地和军事重镇,张献忠几乎没受到任何预损失而轻取该城。

在此之前,李自成于十几天前攻克洛阳,处死福王朱常洵。

在短短十几天内,明朝连失二藩,丧两亲王,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受到严重打击,而这对起义军的斗争是极大鼓舞。

毕竟像贺今朝做的比较含蓄,对于藩王的藩王的处罚不限于下矿工作,街道清扫工作以及收取夜香等工作。

对根据地的百姓进行了极大的良好教育桉例,更能激发个人的幸福感。

李自成与张献忠等人就极为激进,上来就给了崇祯两个响亮的大巴掌。

正在率领大军赶往襄阳的杨嗣昌接到洛阳陷落的消息,心里就极为震惊。

那李自成都能有实力攻克洛阳了,看样子实力不小,必须立即赶到襄阳,给士卒下发军饷,更换武器,然后前去剿匪。

左良玉、刘国能等人也是极为诧异,万万没想到李自成还能吃了福王。

可还没等杨嗣昌走太远,便又接到一则消息,襄阳城失守,张献忠杀了襄王。

如此坏消息接连而至,饶是杨嗣昌再有雄心壮志,也被打击的极为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