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朕的无双上将来喽(二合一)(1 / 2)

(),

尤其是贺今朝赢了皇太极之后,心中的底气更是十足。

纵然皇太极从努尔哈赤手里接过偌大的地盘与精悍的八旗士卒,再加上他征战半辈子又如何?

他三丁抽一,根本就损失不起!

我贺今朝到了今日,也有足够的底气与他争一争,斗一斗!

贺今朝看着此战之后插上自己所占据的地盘,心情难免颇有些激动。

纵然整个山西唯有两县流落在外,没有纳入锤匪治下,但雁门关的权限已经被他掌握。

贺今朝已经把收伸向了大同府的朔州、马邑二县,用以补山西省的二县缺额,想必麻承息他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经此一战,整个山西省算是彻底姓贺了。

贺今朝站起身来,开始打量着陕西的地形图,是时候杀回老家去鼓噪更多的老秦人加入造反的队伍。

毕竟这么多年的大灾,陕西百姓也该过不下去了。

可以说,贺今朝今时今日的心境,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

他不在像是以往那种只想在混乱当中求活,尽可能的伏低,积蓄力量发展下去。

此时从建设根据地的行为脱离出来。

从战略防守,确保山西不失的局面,转变为对外扩大锤匪基本盘。

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争取让更多的百姓纳入锤匪治下,从而过上人该过的日子而努力拼杀。

贺今朝的实力通过与后金的战事,有些东西想要瞒也瞒不住的。

就像是锥子一样,不自觉的就刺破了你的衣服,彰显锤匪的存在。

贺今朝纵然再对外号称一万人,怕是连崇祯皇帝那个憨娃子都不相信喽。

想到如此,贺今朝决定今后要对外号称锤匪有十万人马,否则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实力。

山西原先那些有二心的残余小地主以及士绅们,也被锤匪打的认清楚了现实。

锤匪连凶狠的后金都能爆锤一顿。

靠着官军与他们里应外合,就想着光复山西?

重新坐回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来肆意奴役他人。

做梦去吧。

此等想法的人悉数泯灭,以免招致身死族灭的下场。

锤匪的手段不可谓不狠!

他不仅要在肉体上消灭你,你还想要留一个大明忠烈的名头?

就看着周遭那些被你欺压过的百姓、奴仆是如何揭穿你伪君子的老底,让你颜面无存,遗臭万年。

朱元章称帝后,把乡里权力下放,就让这些人有了把控地方的土壤。

那些地主士绅们统治乡里百年多,如何能安心权力以及自身利益被锤匪侵害。

所以无论是明廷官军来袭,亦或者后金来袭,皆是有人鼓动扯旗。

他们不甘心,自是想要搏一搏!

有些眼高手低的被农兵擒获,有些势力则是击溃本村农兵,想要扩大混乱。

结果随着地方上镇长(老兵)的快速反应,无需报到县上,就平定了想要趁乱搞事之人,擒住主谋。

就等着打胜仗回来的贺今朝处理,对于叛乱之人,贺大帅直接下令砍了脑袋挂在旗杆上供人瞻仰。

根本就不给他们劳动改造的机会。

什么修桥补路,大灾给人施粥的「好名声」,通通不好使。

孙传庭也曾动摇过,但他觉得那些人无法成事,终究是没响应,甚至还去搭了把手,送他们归西。

手上沾了「大明好士绅」的血,由此获得了贺今朝的奖赏,把他提拔起来,派到朔州去当知县。

差他管理新拿

下的县,可谓是颇为重用。

这下子许多镇长们皆是有些兴奋,贺大帅他终于向山西省外伸手了,扩张的日子还会远吗?

他们这些人按照大帅的说法,将来可都是储备干部,知县绝对不是尽头。

皇城内。

崇祯坐在御桉前审阅奏折,过了一会询问道:「靖辽伯到哪里了?」

「回陛下,大概还有五里的距离。」曹化淳忍不住笑道:

「陛下已经询问过五次了。」

「哦?」

崇祯眼里也带着笑:「若不是大伴提醒,朕倒是不知道已然五次了。」

曹化淳却是知晓,如今整个天下,唯有靖辽伯吴国俊才是陛下的心头宝。

恩宠之盛,无人能及!

纵然是原来重点提拔的洪承畴,也被后来者顶替,往下降了好几个位置。

曹化淳对陛下拿宠幸妃子那一套来类比大臣,在他觉得并无差别。

不过是一个能睡,一个能说罢了。

崇祯拿起下一封奏疏,竟然是三边总督洪承畴送来的。

他心里想着的是,洪承畴必定是想要趁着锤匪与后金两败俱伤,甚至损失更大之下,要东征山西。

可等他打开奏疏一瞧,眉头不自觉的就皱起来了。

洪承畴在奏疏当中,不仅没有趁机剿灭盘踞在山西锤匪贺今朝的计划。

反倒大倒苦水,说闯贼被陈奇瑜等人围剿,又想趁机返回陕西作乱,他只得抽调防备锤匪渡河的兵力南下进行防御拦截。

而贺今朝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至少拥有十万人马,又有大炮火器,威压蒙古,方能击溃皇太极之类的。

所以请陛下重视贺今朝,再批银两进行铸炮,官军与他交战难免会吃亏。

大小曹二位将军的战败,犹在眼前!

崇祯仔仔细细的把洪承畴的奏疏看了三遍,通篇都在夸大贺今朝的实力,从而好多要些银子来铸炮。

今年给陈奇瑜三十万两饷银集合五省之力,用于专剿流贼。

洪承畴他还想在截留陕西等地的银钱,着实是让崇祯不喜,属于他的金花银,陕西已经好几年都没有接到了。

要是各地都像他一样要截留地方税银,那朕手里还能有几两银子可用?

对于手底下总是有人伸手要银子的事,崇祯极为反感。

朕哪有钱?

当奏疏上总是出现哄骗皇帝的消息后,纵然是洪承畴想要偶尔说真话。

崇祯都觉得他说的真话是假的,假话才是真话的!

当初他们写些大败润色成为小赢的奏折时,兴许就没想到会遭到反噬吧?

亦或者觉得皇帝,总是会相信他们在奏疏上写的话,很好湖弄。

崇祯便叫来首辅温体仁,询问此事该怎么解决。

温体仁当真知道皇帝是不想出钱的意思。

如今关外,关内流贼,哪里不需要银子啊?

朝廷那么多银子都花出去了,成果在哪?

反倒天下越来越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