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时候,他们没做品牌推广,完全是靠着地方品牌的渠道来推广的,既然都没有推广费用,比例就没问题嘛。
你说我们外商的品牌做了促销?那是销售费用,不是推广费用,我们并没有做广告啊。
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可是法律上也没有明文规定,这让地方政斧很是恼火。
慢慢的,地方政斧就默认了,而两乐集团才开始广告宣传,但不是以合资公司的名义,而是以总公司的名义,这就不违反合同了。
这里面的漏洞非常多,当时华夏的人根本不知道商业合同上有这么多的猫腻,他们还停留在双方都是实在人,约定好了就不反悔的观念上。
吃亏了,却又只能哑巴吃黄连,总不能这时候给对方找矛盾,惹得外商撤资吧,那以后谁还敢来这儿投资?吸引外资,发展本地经济的目标还如何实现?
只能期待着下一次能够长记性,不再吃这种亏。
还有许多地方政斧根本不在乎这个,他们当初促成了这件事,大肆宣传,弄得非常风光,升了,至于后来这公司品牌变成什么样了,他们不在乎,反正留给下任去解决吧。
原本这个情况,要在几年后才会被重视,华夏的一些老品牌,也被地方政斧逐步收回来。但是这一次不同了,华夏政斧提前下了文件,地方政斧也提前开始跟外商摊牌了。
政斧里面也有许多能人,当初只是因为不熟悉合同,不明白那些陷阱。但现在知道了,想要拿回来,也能找得到足够的借口。
任何企业的生产,都离不开水电供应,这个检修,在任何国家也都是必须的。可是今天检修电线,明天检修水管,后天检查排水,再过一天检查卫生,一般的企业可扛不住。
每次检查,都影响生产啊,可又不能说不行。别人的企业都要接受检查,凭什么你特殊,是不是你们真的有问题?
这么一来,那些外商就不得不坐下来跟地方政斧好好谈判,看看双方各退一步,如何能够扭转现在的局面。
地方政斧也清楚,一些品牌还是非常有价值的,靠着政斧的行政力量,销售渠道其实很简单就能拓展出来,尤其是那些曾经让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只要宣传一下,会有经销商主动找上门。
而他们并没有想要拿回厂子,将品牌卖给新的投资商,重新建厂,又能安置许多新的工人,解决就业问题。
新的投资商没钱,可以帮着从银行贷款啊,尤其是汽水,这个非常受欢迎。
地方性的汽水厂,赔钱的还真不多。因为许多人都喜欢喝汽水,他们只要口味不太差,价格便宜点,就不会发愁销路。
两乐集团现在是焦头烂额,不知道情况为什么变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