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在泥路上,七拐八弯,每到一个路口,都得停下来向村民问路。
进入村落纵深,羊肠小道限制了汽车行驶,不得不下车步行。
穿过一座又一座古老的农家院落,在背靠山崖、树木掩映之处,现出一排老旧的铺子,石头墙,石门槛,黑瓦屋顶,墙上还残留着几十年前的语录,其中一条尤为显眼: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时时有些外地农民和五金铺子客商在铺子里挑挑拣拣,进进出出。
老得不能再老的铺子,里边全是些面色灰黑的铁匠,在工业化程度极高的今天,算是稀奇事儿了。
“呵呵,名扬蜀地的唐家铁器,原来就出自这里。”铺子内传出一阵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吸引了林乐的注意力,由此忽然回忆起蜀地一句著名谚语来:唐家村的刀,不信就试一把。泛指不相信商品质量的人,用过才明白它的优劣,可想而知,唐家村的铁器,从古到今,已经成了一种质量过硬的同义词!
铁器铺子发展到六七十年代,以生产农具为主,锄头、镰刀、犁头,以及菜刀剪刀锅碗瓢盆等家用器具,翻过二十一世纪,丘陵地貌的农耕腹地中,机械化程度大大增高,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农具需求量随之锐减,然而,远近的乡民们仍旧喜欢使用唐家村的家用铁器。
打铁铺子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养活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家庭,林乐由此猜测,这也许是村民们拒绝搬迁和开发的原因!
小时候见过长沟镇的铁匠铺子打铁,对钢铁汉子一般的铁匠们心生敬畏,也不知为哈,明明是来找家族会谈开发事宜的,却让这些铺子吸引住眼球,随意走进了其中一家。
一位小伙计正在火炉边拉风箱,火炉里烧的不是煤,而是传统铁器铺用的火炭,一位满身黑灰的老铁匠,用火钳从火炉取出一块通红的铁胚,放在铁磴上,一锤一锤,慢条斯理的敲打,铁胚在不停的敲击作用力下,柔软的面团一般,逐渐成型。
“老人家辛苦了。”林乐不愿打扰一老一少,站在铁磴旁边,怯怯的招呼道。
老铁匠挥汗如雨,小伙计照旧埋头拉风箱,当眼前的少年不存在一般,也许,他们见惯了看稀奇却不愿买走任何铁器的过客。
“今儿个到处通电,为何还拉风箱呢?烧火炭也比不上烧煤的火力嘛。”讨了个没趣,林乐走进小伙计身边,小声嘀咕道。
老铁匠把胚件重新送回火炉,抹抹脸上的汗,终于说话:“问得好!电风扇的风力不如风箱柔和,煤炭的火力不如火炭均匀,打出的铁器质量就大打折扣,小兄弟,你想想,如今大多数东西都是现代化工厂里生产,为何还有人喜欢我们这种手工制品呢?”
林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唐家村的菜刀三十几块钱一把,一上市就给疯抢,而工厂生产的不锈钢菜刀七八元钱就能在超市里买到,咋说来着,每把刀都是物有所值,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哟!”
遇上识货的,老铁匠面上一团和气,“小兄弟从哪儿来?想带点铁器回去送给亲戚盆友吗?本店所有产品,都经过反复煅烧,千锤百炼,多次淬火,纯手工制作,质量绝对可靠!”
“唐家村的刀,不用试也知道刃口锋利,不易变形,经久耐用,”浏览着铺子内的样品,回忆起与油锯桑和百变秦的两场生死之战,空有真武修为,木有称手兵器,险些丧命!于是随口问道:“前辈既然身怀传统之技艺,店内是否打造有宝刀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