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邦关心这个事,一点不意外,一方面当然是出于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当然是因为陈康杰的关系。要是赵志邦对这事不闻不问,那才真的是奇怪。
“嗯。”何保国郑重的点了点头,“他担心事件最终的影响超出控制,反而成为西方批评我们的重要借口,为他们的反华动作提供了弹药。现在正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国内的稳定和对外的良好关系很重要。”
对外的良好关系这一点很好理解,西方批评我们了,那我们也一定会做一定程度的反击,这样一来二去的,互相之间的关系多少就会受到影响,有些合作不免就会被波及到,这是赵志邦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何保国的话还透露出一个很重要,但是陈康杰并没有怎么想到的方面,就是国内的稳定。
所谓的稳定,并不是说我们会发生动乱或者政变,而是他会影响到招致的政权巩固。
现在还只是赵志邦的第一任,他现在虽然成了国家领导人,可是,下面的重要大员很多都还不是他的人,从这个角度说,赵志邦的统治基础还存在薄弱面。
可是,作为最高领导,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事态影响,他都要承担第一责任,这无疑就会让他成为某些人的批评对象。
别忘了,何保国就是赵志邦的人,而陈康杰也与赵志邦关系密切,这无形中就会让不利的反作用力落在赵志邦的身上。
某部分人的批评固然不至于让赵志邦倒台,但是,进一步稀薄他的权利,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他的统治基础变薄弱了。
一个领导人的统治基础变薄弱,那么他的政策他的理念想要得到贯彻和落实,一定程度上就会被打折扣。
这个方面,当初陈康杰的确没有考量到。
而赵志邦找何保国问,而不是直接问陈康杰,这是不是一定程度上说明赵志邦对陈康杰产生了意见了呢?
一想到这点,陈康杰的心就颤了一下。在国内的政治势力中,赵志邦不但是何保国与陈启刚的靠山,实际上他也是陈康杰的靠山。
陈康杰这么做的出发点不可能是针对赵志邦,可是,难保没有在客观上对他造成冲击。要是赵志邦对陈康杰产生了别的看法,这的确不是一个好事。
实际上陈康杰猜测的并不完全对,对于陈康杰搞出来的这个事,赵志邦的确是谈不上高兴,可是,他也还不至于到那种对陈康杰产生看法和意见的程度。
要是赵志邦因为这么点事就迁怒于陈康杰,那他的格局与度量未免也太小了,还怎么当国家领导人啊。
他之所以问何保国而不是直接问陈康杰,其实就是相信了这事不可能是何保国指使。要是知道这事就是何保国指使的,他还问何保国要怎么样收尾,这成什么了?谈判?博弈?他那个位置与何保国的位置,怎么可能谈判,又有什么好博弈的。之一将何保国调走或者发配,比什么都来得快来得省事。
由此推论,就可以解释赵志邦为什么不找陈康杰问了。
就因为晓得何保国不是主谋,而何保国又与陈康杰又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才想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和想法。
“干爹,这样吧,回头我找赵书记汇报一下。不过,不管怎么说,无论是省里面还是上头,都应该给我一个交代,要是那边服软了,我愿意配合做到相对有利的收尾。”陈康杰说的那边,当然指的是周永福。
至于服软到一个什么程度,那就得看具体情况。
陈康杰与周家没有私仇,就算周康帮助宋雪冰驳了陈康杰的颜面,陈康杰也不觉得那有多么的了不起。
相对应的,陈康杰更加看重的是省里面对地震灾害的重视和预防程度,只要有利于这个目的,其他的陈康杰都不在乎。毕竟这可是牵扯到几百万人的安危天大事。
反之,要是结果并不利于车一个目的,那陈康杰就真的不在乎其他影响不影响的了。再大的影响力,再了不起的大道理,在数百万人的安危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形象被破坏了,还可以重塑,金钱损失了,还可以赚和弥补,但是,数万人殒没了,那就真的再也不会回来,数万个家庭的破灭也再也没有办法修复,还有那些失去家园的同胞的痛苦,一样难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