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阪神大地震(2 / 2)

“日本人是最难弄懂的,西方公认的惯例,对日本人是沒有意义的。”,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在其名著《菊与刀》中这样形容日本。

这句话对日元在日本大地震之后的“反常规”表现也同样适用,按照一般规律,若一个国家发生了如此规模的自然灾难,其货币汇率通常会应声下跌,陈康杰不太记得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的货币详细表现,但十六年后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却恰恰相反,不但不下降,反而呈现出大幅升值的态势。

不管是反常还是正常,陈康杰觉得,其中是一定有一些内在的逻辑性的,既然2011年的大地震后日元会大幅升值,那么这次也一定会。

几个月后,果然证实了陈康杰的判断,日元在阪神大地震后不但不下降,反而极具上升。

实际上,这是带有经济学原理的合理解释的,两次大地震,都是在日本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都是有金融危机,且日本在国外世界各地都有资金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境外的资金抽调回国,支持国内的建设和发展,拥有大量资金的进入,自然会推高日元的价格,形成客观升值的态势。

这次阪神大地震对日本造成了gdp的百分之2的直接损失,如此大的破坏性,日本从政府到企业,不可能不抽调资金回來,这样又能给陈康杰他们带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在这块肉上又宰下一块來。

金钱上会有收获,但是陈康杰并不希望人员上再造成损失,所以建议欧阳震华他们这个期间不要去关西地区,他是记得地震是在1月17日发生,但是现在的历史,已经让他不敢确定时间还会不会那么的精准,只能将时间范围扩大到整个一月。

“感觉,你做决定是凭感觉。”,欧阳震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是啊,一直以來都是感觉,感觉第一,知识辅助,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十分奇妙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有科学合理的解释,怪只怪大自然太神奇”,陈康杰不但大言不惭的承认,还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

“好吧,那我们都不去的话,我们资助的那个地震研究小组是不是也不用去了。”,欧阳震华问道。

“那不行,你们不去,他们得去,他们要是不去,那还研究个毛啊。”,陈康杰马上就反对驳回去。

为了应对十三年之后的那次举国震恸导致八万余人死亡的大地震,从去年开始,华堂基金会资助了一个国家地震研究小组,每年给他们提供两亿元的研究经费做基础性和设备性的研究监测。

地震局是个清水衙门,这一学科也是比较偏的学科,研究者很少,研究经费就更少,因为它见效不明显,又主要是政府资助,所以政府会将很多经费投到一些经济效益明显,见效也比较快的研究领域,这就使得全国的地震系统在研究和检测方面都资金短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堂基金会每年提供的这两亿元的科研经费就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根据陈康杰的要求,这个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由国家地震局,中华地质大学,西川省地震局,中华工程院四个单位抽调的最顶尖的17名科研专家组成,组长是工程院的一名院士,除开日常经费,在项目研究上,他们目前每人每年能拥有1000万的研究经费,这样充足的资金供应,将能支持他们所需要的必要研究。

根据事先的行程安排,这个小组的所有成员今年年初就要前往日本进行地震研讨和学术交流,并且也是实地考察太平洋板块的这一区域。

只不过他们事先安排去的地方并不是陈康杰所希望的。

“杰少,你总不会感觉日本会发生地震吧。”,欧阳震华开着玩笑说道。

陈康杰的要求太反常了,他们不能去,研究地震的能去,这不是很明显的说明陈康杰的预感是那边要发生地震嘛,和陈康杰认识那么久了,欧阳震华是很熟悉陈康杰的逻辑的。

“你还真猜对了,就是这个感觉,你安排一下,让他们去关西地区,别去关东了,到时候自己住在户外,别住房间,研究地震嘛,不在户外观察自然生物的预兆,趴在舒适的房间里,有啥用啊。”,陈康杰主要是可不想这些专家损失在那里。

“杰少,你可能不太知道,地震学界认为,日本关西地区是不太会发生大地震的,地震要发生也是发生在关东,当年的关东大地震就是明证”,欧阳震华见过那一群研究专家,所以也增加了点见识。

在阪神大地震之前,科学界的确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就是这种盲目的武断判断,才导致了阪神大地震同样损失惨重,直到1998年,地震区才恢复到震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