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种种,济尔哈朗都认为这绝不会是南朝开战的迹像。
尤其是吴三桂突袭了镇远堡后,却又雷声大雨点下的退了回去。
“王爷的意思难道这次只是吴三桂自己的挑衅之举?可是为了什么呢?”有些将领听济尔哈朗一番分析后,也觉得有些迷惑不解了。
“为了维持他的地位。”有人冷静下来后,也想明白了。“汉人有句话叫养贼自重,在唐王朝之时,有一位镇守北方的大将叫安禄山,他镇守幽州之时,经常故意挑起边衅。以此增加自己的地位。”
“这样一说倒确实有些道理,如今刘继业当权,关外总督是侯恂。此人是刘继业老师梅之焕的弟子,因此可以说跟刘继业算是同门师兄弟。听说其子也与刘继业关系极近,同是复社之人。而关外的提督是秦良玉,此人也与刘继业关系极近,其子、侄都在刘继业麾下为将,她出任关外提督兼宁远总兵官,也是刘继业举荐。”
“而吴三桂移驻广宁,又免了提督之职,其舅父被调进京。锦州镇也在撤并之列。吴三桂此时突然借口挑起边衅,意图很明显。”
“就算是如此,那我们难道就任由吴三桂这样打上门来,还要忍气吞声?”有人不服气。
“我们不能被吴三桂给利用了。”
济尔哈朗头很痛。
他发现就算自己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可也一定帮助没有。
打还是不打?打,固然解气,可却会可能引发明清两国再开战事,而盛京方面却五次三番的提醒过他,千万不能挑起战事,现在大清打不起。
但是不打?就任吴三桂这样欺压到头上来。让人憋屈。
“传令下去,不准报复,不准出击。所有辽河以西的守军都退守城堡固守。我再重复一次,没有我的亲自命令,不许报复。”
一众清军将领面面相觑,可他们都是正蓝旗的,面对旗主的命令,他们这些奴才不敢反对,只能遵守。
诸将退下,济尔哈朗坐在那里叹气,他身边的谋士走了过来。低声道,“主子爷。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咱们若上了吴三桂的当。真要明清重新开战,那么咱们可就顶在最前边了,现在我大清也是矛盾重重,这个时候切不能被盛京给卖了。万一到时他们来个见死不救,或者借刀杀人,那咱们镶蓝旗可就没处喊冤了。”
如今大清几大势力中,就镶蓝旗实力最弱,不得不防。
“立即派人报告盛京,再派人联系旅顺的楚军,跟吴三桂说不通,现在只能期待刘继业脑子是冷静的,别被吴三桂给利用了。”
北京。
这个新年是刘钧在京过的第一个新年,也是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一连数天,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朝中的各项礼仪朝贺,家中的团聚。
赶在年前,刘老爹也带着刘钧老娘和两个妹妹,以及他兄嫂侄子一起入京了。
刘钧恨不得能有个分身之术,好一一应付。
等到了正月初天,算是稍稍轻松了一点,结果就接到了广宁急报。
“乱弹琴。”
看完傅山送来的报告,刘钧一掌拍在桌上。
“拙劣的谎言。”刘钧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报告中隐藏的问题,“他吴三桂真当所有人都是傻子?”
整个事件都充满着太多的破绽,刘钧一眼就能看出隐藏在事件中的真相。他倒没想到,吴三桂还有这样的头脑和胆子,居然不惜挑起边衅,以来抵抗他对辽西军的裁撤。
“现在怎么办?”
虽然吴三桂的手段拙劣,破绽太多,可不得不说这招却很实用。如此一来,刘钧若要继续裁撤锦州镇,调祖大寿入京,就有些不太适合了。
“立即给侯总督和秦提督去信,关外各镇兵马,必须保持克制,未有朝廷命令,任何人不得轻启战事。如果他吴三桂要打,那就让他去打,不准关外军区其它各镇出兵支援他,让他打去。”
刘钧一脸怒意,吴三桂的这招确实让他非常不爽,这种反抗,让刘钧很恼火。如果真的引得清军来战,那会让刘钧的许多计划都得做出改动。
“从现在起,停止向锦州镇和广宁镇给粮饷军饷,一块银元一粒粮食也不要给他们,并禁止补给一切军械。我倒要看看,吴三桂到底有多硬!”
“郡王,万一狗急跳墙?”
确实有这种可能。
但刘钧也别无选择,既然吴三桂祖大寿都已经做出了这种选择,为了对抗他的命令,都不惜挑起战事,那么刘钧就算妥协,又有何意义。今天妥协,不再裁撤锦州镇,不再调祖大寿入京。
那么明天吴三桂可能就会尝到甜头,要挟更多了。他要真以为他手上有十万兵马,就能为所欲为,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那样,那就是他自寻死路!”(未完待续。)
ps:感谢睡在你上铺的兄弟、通微之火、小球迷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