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第614章 变故(1 / 2)

国士 衣山尽 1507 字 2022-10-05

不片刻,崇祯皇帝就进来了,众人忙上前行礼,三呼万岁之后,各归本座。

崇祯皇帝这几日看起来气色非常不错,苍白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红润。

如今建奴已经北归,京畿、山东、河北三地的地方官正在安置流民,赈济百姓。前番一场暴雨之后,久旱的土地得到滋润,京城附近的麦子长势不错。

而且,南方的贼人在这两年之内还算安静。即便张献忠再反谷城,可在杨嗣昌的刻意淡化下,崇祯皇帝也不在没放在心上。

或许在皇帝心目中,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叛乱,也不用特别在意,熊文灿和左良玉他们自己就能处理。毕竟,张贼手下的人马实在太少,不过几千而已,又没有地盘,能有什么作为?湖北的左良玉手下可是有十多万人马的。

十面张网之法实是良策,用来剿灭叛乱最合适不过。

就算事情坏得不能再坏,或许说左良玉拿张贼不下,让他逃了,朕还有孙元的宁乡军。实在不成,调这员虎将过去就是了。

自从在阅兵式看到宁乡军队的军威之后,不知道怎么的,崇祯这阵子只感觉从来没有过的塌实,对于自己手下的军队,又恢复了信心。

说来也怪,他身上也不瘙痒了。

温体仁先是讲了一段《毛诗》,接着,就开始说《大学》中生财有大道一节。

《毛诗》没多大意思,倒是后面的生财有大道叫崇祯听得津津有味。有明一朝,除了永乐年间,总的来说,国家还是不太富裕的。尤其是君王,更是穷得厉害。也因此,出现了不少爱财如命的君主。而且,朝廷有个很恶劣的习惯,一旦国家有事,户部就开始喊穷,开始和皇帝顶牛,反正一句话:国库没钱,陛下若是想将事情办妥,得自掏腰包。

崇祯在位十三年,因为被官员们忽悠,再加上废除了商业税和矿税,日子过得济南。自己腰包里的体己银子早就被他们给骗了个精光。今日,温体仁的这个话题让他来了精神。

温体仁在内阁中负责国家的钱粮开支,是个理财好手,经验也是异常丰富。这句话的经义经他引申,洋洋洒洒,竟说了一个上午,偏偏叫听的人也不觉得累。

不觉,温体仁的课讲完了,接下来就该换刘宇亮。

像这种给皇帝讲课的大事,筵讲官要讲的内容提前两日就已经拟订送报礼部批准的。今日刘宇亮的题目来自《中庸》中“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一节。

这一节的意思是: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论探讨礼仪,不要制定法规,不要考订文字规范。

在座众人都是一把年纪,凌晨卯时就进了西苑,折腾到现在,大家都有些饥饿。按照朝廷的制度,筵讲的时候皇帝是要赐筵的。但问题是,现在还不到饭点。

所以,通常在这个时候,宫中就会送上一些茶点过来,叫各位阁老和学士稍微用些。等到课讲完之后,再用饭。

考虑到能够来参加筵讲的诸公都是一把年纪,所以,宫中的糕点做得都比较用心,松软、甜腻,易于消化,且量非常足。

当然,最重要的是分量要足。因为等下天子赐宴,菜难吃得要命不说,你也没办法畅开了受用。这种御宴你若是放开了,须防着被风纪官弹劾。所以,大家也就是随便动上两筷子做做样子就停了下来,就连屁股也只坐了半边,要想吃饱,根本不可能。

所以,筵讲中间的茶点一般都会被学士们当成正餐,抓紧时间补充点能量。否则,非被饿坏不可。

这个时候,按照规定,立即就有几个太监端着盘子,将茶点送了过来。

一看到送过来的茶点,众人都是一楞,不过是每人两块绿豆糕,只私人印章大小,这点量塞牙缝都不够。

崇祯皇帝一看,有不觉一怔,然后心中有是一笑:朕一向节俭,宫中内侍也是有样学样,今日如此要紧日子,却是如此吝啬,饿坏了阁臣们可如何是好?不过……矫枉必须过正,如此也是不错的。

想到这里,他又释怀,拿起一快绿豆糕咬了一口,只感觉味同嚼蜡,原来却是没有放糖。这种糕点若是不放糖,也谈不上任何滋味。这御膳房节约成这样,还真叫人无奈啊!

众学士也都发觉这一点,都微微皱起了眉头,其中刘宇亮的眉头皱得最深。

杨嗣昌和曹化淳的目光又互相碰了一下,然后飞快地分快,彼此心中都是明了。

刘宇亮本有糖尿病,不耐饿,一饿就头昏眼花,心头发慌。见今天的茶点分量如此之少,且寡淡无味,心中突然有些不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