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激光(2 / 2)

约翰无语,这时候拿着那些资料问道:“这资料是十分之多少?”

“你手里的是三分之一,只要我们的人能安全到达,我抱住你能收到剩下的!”

“好,你等我的答复!很快,就在今天晚上。”

说着约翰就先离开了,而刘博然在他离开后,也要去稍微的休息一下,看来大家白天离开。

而其实激光,是后几年才出现的东西,刘博然这时候把时间提前了,而且刘博然跟他的设计图,是比较成熟的激光技术,但是刘博然没有把重要的哪种给他,要想发展到后世,都能用激光当成杀伤性武器的地步,最少要几十年

1951年,米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分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振动形式,有些分子的振动正好和微波波段范围的辐射相同。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振动转变为辐射。就氨分子来说,在适当的条件下,它每秒振动24,000,000,000次,因此有可能发射波长为1.25厘米的微波。他设想通过热或电的方法,把能量泵入氨分子中,使它们处于“激发“状态。

然后,再设想使这些受激的分子处于具有和氨分子的固有频率相同的微波束中---这个微波束的能量可以是很微弱的。一个单独的氨分子就会受到这一微波束的作用,以同样波长的束波形式放出它的能量,这一能量又继而作用于另一个氨分子,使它也放出能量。这个很微弱的入射微波束相当于起立脚点对一场雪崩的促发作用,最后就会产生一个很强的微波束。最初用来激发分子的能量就全部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辐射。

汤斯和他的学生阿瑟·肖洛终于制成了按上述原理工作的的一个装置,产生了所需要的微波束。这个过程被称为“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按其英文的首字母缩写为M.A.S.E.R,并由之造出了单词“maser”。

1958年,米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氖光灯泡所发射的光照在一种稀土晶体上时,晶体的分子会发出鲜艳的、始终会聚在一起的强光。根据这一现象,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

后来激光呗发展到各行各业,最普遍的就是打印机还有就是DVD等,大家最熟悉的,而且刘博然上辈子死的时候,貌似米国那边,已经有激光武器了,有杀伤力,但是不成熟。

不过激光的前途一片光明,这是肯定的。

刘博然去楼下,帮忙收拾东西,这时候张三家的杨巧儿也收拾好了,本来杨巧儿是不愿意走的,但是张三强力要求他跟着刘九儿他们过去。....